越来越贴近生活,越来越不可获取的“保健食品”如今发展迅速,其根本原因还是来自于消费者的需求,人们如今需要食品不仅仅要满足充饥、愉悦、分享、身体活动的能量,而是更关注食品带来的营养和健康作用,甚至希望可以通过食品发挥帮助减少常见的疾病,如营养素缺乏、对慢病疾病的预防或者调控的作用。中国传统的药食同源理论和令人信服的实践就是最好的证据。
英文Performance Food 或者Functional Food ,中文可以叫做保健食品或者功能食品,其实包含两个意思,一个是食品,一个是功能,大的发展趋势就如同这个图,将传统的食品和药品概念及应用逐渐融合,甚至不可分隔。
>
图中绿色部分是食品 - 是维持生命需要和一般的功能;红色部分是药品 - 是疾病状态下或者为了预防疾病必须使用和具有特殊的适应症和主治功效 。但是相对人类健康来说都比较局限,看看灰色背景下的这些内容可以看到人们对食品和药品的需求绝不仅此,这也就为食品和药品的发展开拓了巨大的空间。
所以,从这里可以看到其实广义的保健食品首先是食品,一方面有发挥生理功能的成分和作用,同时也有提供特殊健康的成分和作用,其中包括长期的功效,如通过强化钙的食品发挥预防骨质疏松的作用,或者短期的功效,如通过特殊的运动饮料或饼干发挥快速提高运动能力的作用。所以保健食品的种类,功能可以非常广泛,从简单的维生素矿物质的补充剂、运动和能量饮料或食品,到添加独特的食材带来的专项健康功效的产品,特别是中国的传统食材很多都具有独特的健康功效,如人参、枸杞、菊花、大枣等,这些食材在早餐谷物、饮料、奶制品等中都可以进一步发挥药食同源的作用。
<< 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
出于管理的目的,中国的保健食品有其严格的定义,如一定是要申报,并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生产和销售的,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其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27种)之内。申报保健食品的产品必须具有三种属性:
1)食品属性;
2)功能属性,具有特定的功能;
3)非药品属性。
在我国现行的管理中,市售的保健食品必须有蓝色的特殊标识,只能在规定允许的27种声称之内。所以,消费者在中国市场中选择保健食品简单明确:看清蓝帽子标识,选择包装正面的声称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需要提醒的是,保健食品绝对不能代替药品作为治疗疾病使用。
另附,2016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保健食品的申报功能为27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