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阵子看了《一部关于糖的电影》(That Sugar Film),看完感觉被刷了三观!
电影主人公Damon在5年前的生活状态是离不开烟、糖以及自己做的Pizza的……直到,遇到一个美丽漂亮善良大方的她。
为了讨女朋友欢心,Damon决定把自己塑造成一个健康饮食者,于是他完全戒掉了高精炼糖,然后——女朋友就变成老婆了……
如今孩子即将出生,他打算拿自己做个试验,来探究一下「糖」对身体的影响,然后就有了这部电影。
Damon找到了一组专家来配合他进行这个实验,专家开口第一句话就把常年不吃糖的他震惊了:
如果想要达到澳大利亚平均每日糖分摄入水平,从现在开始每天需要摄入40茶匙的糖。
40茶匙的糖什么概念呢?
40茶匙大约等于160克。
那160克糖是什么概念呢?下面这张图上有10块方糖。
一块方糖大约4.5g,每天吃160g糖相当于35.5块方糖!
Damon一脸懵逼,问怎么才能每天吃160g的糖呢?难道要买一堆糖果吃?
专家表示so easy,压根儿不用特地买糖果!
每天摄入的160g糖,并不全来自于糖果或甜品,我们身边的食物或饮料里就含有足够多的糖。
就这样,Damon开始了实验。
整个过程,他都会保持原有的每日运动习惯,并且维持同样的每日能量摄入(大概2300卡),只是替换掉一些食物,确保自己每天摄入160克(40茶匙)的糖。
原本Damon也和你我一样,觉得怎么可能吃辣么多糖,吃了一顿早餐后,他震惊了……
麦片+低脂酸奶+苹果汁
=80g(20茶匙)糖。
仅仅是一顿「健康低脂」的早餐,就已经达到了澳大利亚平均每日摄入糖分的一半!
实验开始两天后,Damon发现,在不吃垃圾食品的前提下,每天摄入40茶匙的糖简直易如反掌!
Damon还有了吃糖的「心得」:
我们榨的苹果汁,如果直接啃苹果,一次大概只能吃1-2个,因为水果中的纤维会让我们感到饱,并且停止进食。
然而如果把苹果榨成汁,四个苹果才能榨成一杯,于是我们就这样喝下了16茶匙(64克)的糖。
在保持运动及相同摄入量,并且远离垃圾食品的前提下,Damon开始吃糖实验仅仅12天后,体重上涨了3.2kg。
18天后,Damon有了轻度的脂肪肝。
又过了一段时间,Damon发现糖分开始影响他的情绪,并且导致了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甚至开始对糖「上瘾」。
最终经过60天的实验,Damon体重增加了8.5kg,腰围增加了10cm,肝脏也受到了损伤。
糖无处不在
世界卫生组织在15年的一份新闻稿说:
成年人和儿童应将其每天的游离糖摄入量降至其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
进一步降低到5%以下或者每天大约25克(6茶匙)会有更多健康益处。
*游离糖是添加到食品和饮料中的单糖(如葡萄糖、果糖)和双糖(如蔗糖或砂糖)以及天然存在于蜂蜜、糖浆、果汁和浓缩果汁中的糖。
现今人们消耗的大量糖都「藏」在通常认为不属于甜品的加工食品中。
例如,1汤匙调味番茄酱包含约4克(约1茶匙)游离糖,1罐加糖苏打水所含的游离糖高达40克(约10茶匙)。
*世卫组织指南并没有提及新鲜水果和蔬菜中的糖以及牛奶中自然存在的糖,这是因为没有报告证据表明食用这类糖会有不利影响。
也许你会认为,中国人没有欧美人那么嗜甜,也没有喝茶加糖的习惯,所以应该没什么问题。
我国2008年的调查显示,我们每天差不多要吃53.7克糖——这还是10年前的数据……
50多克糖如果用调味罐里的小勺子取,大概得二三十勺,说起来很夸张,然而每天吃50克糖真的毫无难度。
比如喝一瓶可乐……
>
你说你不喝碳酸饮料?
来来来,总有一款适合你:
>
这还不算每天我们吃的正餐饭菜!像红烧肉、糖醋排骨、鱼香肉丝等家常菜含糖量也是很惊人的。
小编不爱吃甜食,第一次意识到糖的「可怕」,是因为用面包机做吐司。
一整个吐司(大概能切6-8片)按照配方需要加20g的糖,重点在于做出来的白吐司根本感觉不到甜味。
前阵子买了个龟苓膏,也顺便看了下配料表:
水、白砂糖、龟苓膏粉
一般来说,含量越高的先写…emmmmm…我买的可能是糖水膏……
而且如果不加蜂蜜的话,龟苓膏吃起来是微苦的……所以生活中我们到底莫名其妙的吃下了多少糖啊!
低脂并不等于健康
影片中另一个重要的讯息是:
低脂食物≠健康≠不会胖。
这要从糖的历史说起:
12世纪,糖传播到了欧洲,因为价格较高,成为了贵族地位的象征。到了20世纪,在咖啡或者茶里加糖,会被认为是一种款待。
转折发生在1955年。
时任美国总统艾圣豪威尔因心脏病住院,于是心脏疾病的问题开始引起大家的关注。
这时出现了两种理论:
一个是由美国科学家Ancel Keys提出的,宣称肥胖是心脏病的根源。
另一个是由英国生理学家&营养师John Yudkin,认为糖才是一切的根源。
这两种观点的争论持续了20年。
直到70年代末期,前者的理论胜出了——肥胖(脂肪)是一切的罪魁祸首,而糖则得到了「赦免」。
社会开始了低脂的饮食运动,认为低脂饮食=健康=不会胖。
食品行业也开始降低食物中的脂肪,然而为了保持食物的口感,更多的糖被添加到食品中替代原本的脂肪。
Damon在实验中也都是尽可能选择「低脂健康」的食物,结果每天轻轻松松就可以吃40茶匙糖。
小编看了下自己早餐吃的「低脂」麦片,一份有大概也有10g糖。
之前在关于酸奶的文章里也提到过,主打0脂肪的乳酸菌饮料,一瓶有21g的糖。(参考一块方糖约4.5g)
仔细看配料表会发现,一瓶乳酸菌里,白砂糖的含量比「乳」、「酸」、「菌」还多。
卡路里并不是一切
影片结尾,营养师对实验结果感到惊讶:
Damon的每日能量摄入在开始实验后没有变化。仅仅是调整了饮食结构,让自己达到人均摄糖量,体重就莫名其妙的增加了17斤,还造成了健康方面的不利影响。
至少我们能得到一个结论:胖瘦和减肥,真不是卡路里和能量守恒的一个公式那么简单粗暴。(其实这也是小编一直在说的)
不论对于减肥还是健康,更合理的饮食结构,都比单一减少摄入能量有意义的多。
那就戒糖吧?
先小结一下:
摄入过多的糖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
如今越来越多的糖被添加在食物中
标榜低脂的食品往往被添加了更多的糖
影响胖瘦和体重的并不只是卡路里,合理的饮食结构更加重要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对糖产生恐惧,或者打算就此戒糖戒甜食。
小编想说的是,不要轻易让自己「戒」糖或者其他食物,特别是正在减肥期的你。
因为你想要戒掉的,都是你疯狂迷恋的。「戒」更多是一刀切,这难免会让你感到难受。
对糖也不用太过恐慌——毕竟看这篇文章之前,你日子过的不也挺好的嘛。
如果你能就此开始选择更健康的食物当然更好,但如果你一时间无法摆脱对糖的喜好,也没关系。
我们开始关注到食品中的糖,就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
总有一天你会自然的做出尝试。这样的改变方式,比直接「戒糖」轻松的多,阻力也小的多,持续的时间也更久。
要相信你拥有自我调控的能力。更健康的饮食方式,是一种选择。
虽然Damon的实验并不严谨,但这样的结果足以让我们开始重视生活中糖分的摄入。
另外,在结束实验后,Damon仅仅戒糖2个月,就重新感到了活力,皮肤变得更加透亮,体重减轻了6kg,身体指标也开始恢复正常。
《一部关于糖的电影》中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真心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