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荟是一种多年生旱地多肉植物,以叁角状肉质叶为主要特徵,是千年来重要的民俗良方,主要被用于促进健康、药用及护肤等用途
费拉芦荟(Aloe vera)是最常见的芦荟品种,约含有75种以上的天然活性成分,包括维生素,酵素,矿物质,糖,木质素,皂苷,水杨酸和氨基酸等
芦荟叶有什么作用?
芦荟叶有两部分可作为药用,分别是内部的果冻状凝胶(gel)与位于凝胶及表皮之间的乳胶(latex)
凝胶部分主要为99%的水,其余有葡聚糖,氨基酸,脂质,固醇和维生素,外用主要与烧伤,晒伤,冻伤,银屑病和感冒疮有关,内用则针对与骨关节炎、肠道疾病、发烧、瘙痒和炎症。
乳胶部分是一种黄色且略带苦味的液体,主成分为醌类化合物及配糖体,常用于治疗抑郁、便秘、哮喘和糖尿病
>
芦荟被推荐的实证功效(好处)有哪些?
1.有益伤口修復
皮肤是人体最大也最重要的器官之一,能保护人体免于脱水及各种外部有害物质的侵扰
虽然皮肤在受伤后有自愈能力,但在某些情形下(大面积皮肤脱落,深层烧伤,慢性伤口,非愈合性溃疡)如照护不当会增加感染及转为慢性伤口机率 。
一则考科蓝文献回顾(Cochrane Review,包含7则随机对照试验,参与者347人),使用芦荟相关製品(敷料或凝胶)治疗急性(伤口,手术切口和烧伤)或慢性(感染的伤口,动脉和静脉溃疡)伤口的效果可说是正反面都有。
*结论:截至目前,应用芦荟于治疗急慢性伤口仍缺乏高品质临床研究支持,有待进一步确认
2.改善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多种代谢功能异常所引发,具有高盛行率、易致残、併发症等特性,至今全球约有近4亿的罹病人口,估计在25年内将成长至6亿,形成庞大的照护负担
由于控制血糖药物的潜在副作用,如肝毒性、体重增加甚至是心血管疾病,因此有近5成的患者曾经寻求替代疗法
一则系统性文献回顾及统合分析(meta-analysis,包含8则研究,参与者共480人)指出,口服芦荟对于前期及二型糖尿病患者能带来正面帮助(能改善空腹血糖或糖化血红蛋白)。
*结论:依据不同病况发展,服用芦荟对于血糖控制有正面效果,但受限于所包含证据的高异质性,尚待更多大型实验验证
3.改善青春痘
青春痘是青壮年人口最常见的皮肤疾病,常发生于脸胸及背部等皮脂腺较密集的地方,光是在美国11至30岁年龄层中,就有85%受此症影响。
由于外观的改变,让患者的自我形象受损,常引发人际关係困恼,严重甚至产生疏离及孤独感
青春痘发生可分为4大步骤,分别是:雄激素增加引发皮脂分泌、角质化改变、疮疱丙酸桿菌感染及发炎
一则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为期8周,对象为60位轻到中度青春痘患者)指出,相较于单独使用外用A酸(tretinoin)的控制组,如能合併使用芦荟凝胶除了有较高的耐受性,还能产生更显着的病灶改善效果(不管是发炎或非发炎性病灶)。
*结论:在传统抗痘药物A酸之外合併使用芦荟凝胶,能有更佳的青春痘治疗效果
4.有益肠躁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肠躁症,又称过敏性肠道症候群,是一系列非器质性肠道功能障碍的代称,发生塬因与不正常饮食、作息、情绪、压力、药物使用、肠道菌丛失衡有关,常见症状有噁心、胃灼热、腹胀、腹痛、腹泻、便秘等
一则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为期15个月,对象为47位肠躁症患者)指出,相较于安慰剂,芦荟饮品对于肠躁症生活品质的改善幅度未达统计显着。註6
*结论:芦荟饮品改善肠躁症的效果未能优于安慰剂,有待更多研究进一步确认
芦荟有副作用吗?
外用芦荟凝胶(Aloe gel)用于皮肤被认为是安全的,但禁止用于开放伤口。曾被报导的副作用包括发红、烧灼、红疹及刺痛感觉(常发生于敏感型肌肤患者)
口服芦荟乳胶(aloe latex)的可能副作用包括:腹部绞痛、腹泻、深色尿、肝炎、肾功能障碍、低血钾、肌肉无力、体重减轻等
安全注意事项(8种口服禁忌)
怀孕妇女勿用,因口服芦荟可能提升子宫收缩、流产甚至是出生缺陷的风险
哺乳妈妈、孩童、肝肾功能不佳者勿用(口服安全性未知)
曾对百合科(Liliaceae,特色为有根状茎、球茎或鳞茎)植物过敏者勿用,常见的种类有郁金香、大蒜、洋葱、百合花、贝母等
手术前2周勿用(因可能有抗凝血效果,会增加出血风险)
糖尿病患者或服用相关降糖药物者请小心使用并定时监控血糖(因芦荟具有降血糖效果)
患有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或肠梗阻等肠道疾病请勿使用(因芦荟乳胶具有肠道刺激性)
痔疮患者勿使用(可能使症状恶化)
因口服芦荟乳胶具有刺激性缓泻效果,因此勿与药物併用,可能影响药物效力或增加副作用,相关药物如利尿剂(diuretics)、心血管药物(Digoxin)、缓泻药(bisacodyl/cascara/castor oil/senna)、抗凝剂(Warfarin)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