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麸质饮食的风潮,这几年从欧美也吹进台湾,越来越多面粉类食品打着无麸质的标签,而且广受欢迎。对于不以面粉为主食的台湾人来说,麸质这名词听起来有点陌生。究竟无麸质饮食是什么意思?对身体有什么好处?谁又应该吃无麸质饮食呢?以下这篇文章一一告诉你。
麸质是什么?
麸质(gluten),又称为麸质蛋白、面筋、面筋蛋白、谷胶蛋白,是存在于许多谷物中的一种谷蛋白,在大麦、小麦、燕麦、黑麦等食物裡含量特别多。麸质在遇到水之后会形成网络构造,可以让淀粉附着在网络上,具有延展性和弹性,也就是平常我们用面粉做成的面条、面团、面皮的样子。由于有这样的特性,只有这些麦类作物可以用来做面食,其他谷物粉如玉米粉、高粱面粉由于不含麸质,因此无法用来做面食。
另外特别的一点是,麸质蛋白无法像其他蛋白一样,在人体肠道裡完全分解成小分子胺基酸,而是会保留由几个胺基酸组成的小片段「多肽」,这些多肽在某些人身上会引发过敏反应,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人必须吃无麸质饮食的原因。
吃麸质过敏有哪些症状、如何解决
一般来说,依照症状和病因不同,对麸质过敏的人可以分成叁种:
乳糜泻(Celiac disease):患有乳糜泻的人,免疫系统中有过多的麸朊抗体,会和麸质蛋白产生反应,导致小肠绒毛无法消化麸质,在吃下麸质之后就会开始拉肚子。如果长期持续吃麸质,可能会导致肠道发炎,影响其他营养的吸收。
根据统计,美国约有1%的人患有乳糜泻,有些人的症状并不是很明显,需要透过临床检查来确诊。
小麦过敏(Wheat allergy):小麦过敏是食物过敏的一种,全身免疫系统都会受到影响。在这些患者身上,免疫细胞会将小麦中的蛋白质当作异物入侵,在吃下小麦约两小时后,就会在身体各处引发不同的发炎反应,像是皮肤痒、湿疹、喉咙肿痛等等。由于大麦和黑麦的蛋白质结构和小麦相似,因此对小麦过敏的人,大部分对大麦和黑麦也会过敏。
麸质不耐症:患有麸质不耐症的人,吃下麸质后产生的过敏反应不像乳糜泻患者那么严重,通常仅限于轻微的胀气和腹泻。由于症状比较轻微,通常可以少量吃一点麸质,即所谓的低麸质饮食(low-gluten diet)。
当过敏反应出现之后,由于是身体的自发免疫反应,因此只能依照症状给药缓解,并没有根治的方法。对于乳糜泻、小麦过敏的患者来说,要避免症状出现,唯一的方法就是不吃麸质,而这也是无麸质饮食一开始会兴起的原因。
麸质食物有哪些?
所有麦类做成的食物都包含麸质,像是面包、饼乾、蛋糕、面条、水饺皮、包子皮、早餐谷片、燕麦片等等,其他以小麦为原料的酱汁和饮料如啤酒、豉油、调味料等,也都含有少量的麸质。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现在加工食品多,很多以前不用小麦粉的食物,也会混着小麦粉製作,像是我们常吃的米粉、冬粉,有些会加入些许小麦粉增加弹性,因此也含有麸质。如果对麸质过敏,在购买食物前最好都要注意包装上的成分标示。
为什么无麸质饮食开始流行?
有些人会问,人类吃小麦不是已经吃了好几千年了吗?为什么一直到最近几十年,才开始出现麸质过敏的问题呢?其实,现代种植的小麦品种,是在小麦中较低矮的侏儒小麦,和以前人吃的小麦大有不同。虽然侏儒小麦比较好种植,但矿物质含量较低,麸质含量则增加不少,更容易引发过敏反应,因此让这些麸质过敏症状在现代变得比较明显。
由于亚洲人的饮食中麦类含量其实不多,一开始无麸质饮食只在西方流行,但随着我们的饮食习惯改变,吃面食和面包的比例越来越高,不少人这才发现原来自己有会对麸质过敏。要小心的是,有些人对麸质过敏的症状不是那么明显,常常造成误疹或漏诊,如果发现自己在吃完面食后总是拉肚子,建议就医检查,以免长期下来对肠胃造成伤害。
根据统计,对麸质过敏的人约佔总人口的1%,不过最近许多没有麸质过敏问题的人,也跟着开始吃无麸质饮食,主要是因为无麸质淀粉的热量比一般常见的小麦类淀粉低,可以减少能量摄取,帮助达到体重管理的效果。只不过麸质本身和减肥并没有太大关係,想要瘦身,主要还是取决于运动和热量摄取。
如何开始无麸质饮食
想要开始无麸质饮食,对亚洲人来说其实不难,我们一般常吃的米饭和糙米,就已经是不含麸质的淀粉主食。此外,最近流行的藜麦也是无麸质食物的新选择之一。
想吃面食类,但又对麸质过敏的人,则可以选择不含麸质的饼乾和面包。这些零麸质食品经过特别加工製造,一般以其他淀粉如玉米粉、马铃薯粉、树薯粉来代替小麦粉,让对麸质过敏的人也能享受面包的美味。不过由于零麸质的食品原味通常比较淡,很多食品都会添加比较多的糖和脂肪来改善口感,热量反而比一般面食还高,吃的时候须特别留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