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吃多了,刚喝了杯酸奶,希望帮助消化一下~
饭后喝杯酸奶——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习惯?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事儿。
当你喝酸奶的时候,你在喝什么?
你为什么喝酸奶?
不管你给出什么样的答案,「好喝」一定会是其中一个原因。
我们喜欢酸奶,也因为它酸、甜、稠、冰的口感。就像人们喜欢喝碳酸饮料,也是因为它的口感让你感觉很爽,很舒服。
试想一下,如果酸奶跟苦瓜汁一样苦,你还会打着「帮助消化」的旗号在饭后屡屡喝下它们吗?我们喝酸奶,归根结底是因为他们好喝。而他们的好喝,除了冰凉的口感,很大一部分原因离不开糖。
如果你去仔细看酸奶的配料表,会发现大部分酸奶都添加了「白砂糖」以及其他调味剂。而如果你喝过自制酸奶,会发现如果不加糖的话,口感是偏酸的。(并且,家庭自制酸奶基本是拿酸奶+牛奶制成,本身就包含了酸奶中的原有糖分。)
从正常口感到我们感到「甜」,需要加糖。而如果从「酸」的口感,到我们感到「甜」,则需要加多倍的糖。
前阵子就有则新闻说:澳大利亚对市面上的酸奶做了个调查,发现市面上大多数酸奶都有糖分超标的问题,有些甚至跟冰淇淋的含糖量差不多。
而打着健康、0负担、0脂肪旗号的各种「乳酸菌饮料」(比如养乐多、味全、畅意、优益C之类),含糖量往往比真正是酸奶更高。
比如:
>>
5g/100ml,相当于每瓶含有21g+的糖。
什么概念呢,一块方糖约4.5g,这瓶「0脂肪」的乳酸菌饮料,里面有大概5块方糖。印象中小时候我即便是个贪吃鬼,嘴里含两颗方糖也心满意足了。(网络上有每公斤体重每天0.5克糖,或每天摄入尽量少于40g糖的说法,供参考)
上面这张图应该是老包装了,现在我去各大电商查这些乳酸菌饮料的配料表,通通都隐去了糖分的独立标识,同时也看到有报道说一瓶乳酸菌饮料有70g糖……
我并不鼓励大家对营养成分表斤斤计较,说这些只是想让你知道,当你在喝酸奶的时候,你喝下了什么。
选购酸奶时,尽量选择原味的发酵乳。各种水果风味酸奶、红枣酸奶,其中的原材料并不是什么好东西。
喝酸奶真的助消化吗?
我们对酸奶更多是心理依赖,而不是身体真实所需。吃多了喝酸奶,也只是一种心理安慰。
几乎每个人都知道「酸奶助消化」,可我越来越觉得这更像是一种营销方式。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在网络上大概了解了一下,目前的结论是:
酸奶并不能直接帮助消化,酸奶对肠胃的蠕动、消化也没有直接帮助。
酸奶中「有助消化」的部分,只有特定的几种益生菌。而益生菌更多只是起到调节肠道系统的作用,但首先,它们得活着到达肠道里——而这其实是很难的。
换句话说,最终酸奶中留下来的「有助消化」的元素,少的可怜。另外,益生菌对消化和健康是否有益,有多少益,好像还是没有定论的事情。
酸奶能不能真正帮助消化,咱们没法确定,但吃饱饭再喝酸奶,肠胃需要消化的东西却实打实的多了一样。
饭后喝酸奶,无法加速你的消化进程,更不能让你饱饱的肚子马上变空。过量饮食后喝酸奶,反而会进一步加重肠胃负担。
我说这些,并不是说酸奶不好,重点在于我们要正确的看待酸奶,不要把酸奶作为一种补偿措施去服用,各种消食片也同理。
把酸奶当做一种冷饮或甜点就好了,不要去指望甚至依靠它的「助消化」效果。调解肠道生态也好,帮助消化也好,更多是一种长期的调理。
而且一般来说,益生菌只是促进不正常的肠道生态恢复正常,对本身消化系统没有异常的人,帮助有限。
与其在吃撑之后使用酸奶、消食片等东西,还不如把精力放在真正有意义的行为和思考上——比如,饭后站一会儿,也比喝酸奶来得有效。
而最有效的,是逐步的学会掌控和感受自己合适的进食量,学会让自己吃得舒服,吃得开心。
我就这样戒掉了酸奶
饭后喝杯酸奶,助消化——你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习惯?
我从小就有饭后喝奶的习惯。印象里从小学开始,每顿饭后都要喝一袋冰牛奶,不喝的话甚至会觉得缺点什么,我很享受口腔被冰牛奶「冲刷」的感觉。
长大以后发现自己乳糖不耐,而且酸奶的口感明显更好,加上我越来越胖,吃的越来越多,我希望饭后的酸奶能够帮助我消化掉吃进去的食物,对酸奶的需求也就越来越大——就这样,饭后喝酸奶这件事大概持续了近10年。
吃多了,喝酸奶,帮助消化
吃火锅,喝酸奶,保护肠胃
吃油腻,喝酸奶,解油腻
……
无聊了,喝酸奶…不需要理由
长期以来,我每次出门去超市采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家里的酸奶即将喝完。有时候打开冰箱看到酸奶只剩下一两杯,甚至会感到焦虑……
我一般是买一排装的那种酸奶,不过100g一杯的量实在太少,吸几口就没了,所以我都是一次喝两杯,一般两天就会干掉一排。偶尔也会买那种1L+的大桶酸奶,一次至少喝一半。
虽然各种科普文章都表明,饭后半小时再喝酸奶更好,但我肯定等不了这么久。通常都是第一时间打开冰箱拿酸奶,就好像喝了酸奶,这顿饭才圆满一样。
我必须承认,每次饭后喝完酸奶,只会让我更饱,更撑,更难受,甚至坐立不安,但是我从来没有反思过这个问题,我觉得没什么毛病啊——酸奶有那么多好处,还有助消化,宁可少吃点主食,酸奶的量也不能少!
而事实上,我根本做不到克扣自己的正餐份量的。所以「饭后为了帮助消化,喝酸奶反而更撑」这个循环,就这么被一直默许着。
直到我减肥中期,通过记录,对日常固有的一些行为有了更细致的观察和反思,有一天,在又一次经历「饭后喝酸奶反而更撑」的恶性循环后,我决定认真思考一下这件事。
我首先把饭后2杯酸奶换成了1杯——并没有什么痛苦,因为如果你不是一口气喝完,酸奶的口感在口腔中的「侵占时间」并不会受太大影响。
后来,去超市采购的时候,路过酸奶区,我决定先不买酸奶回家试试——如果还是想喝,随时都可以去楼下便利店买。
同时我再次明确了几件事:
我的目的是吃的舒服,喝酸奶也是为了帮助消化,最终目的是让肠胃进入舒服的状态。
饭后喝酸奶这件事,在过往的经历中,几乎每次都会让我变得更撑,更难受,并没有让我的肠胃变得更舒服。
在我决定喝酸奶「帮助消化」之前,首先我要确保自己的肠胃不会因此变得更难受。
我的肠胃功能没有异常,我不需要依靠酸奶帮助我完成消化,或者改善消化功能。我真正需要的,是逐步学会吃到心理满足且肠胃舒服的状态(而且我已经基本做到了)。
起初在饭后打开冰箱,发现没有酸奶还是会有点不习惯,但不喝酸奶好像并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什么不适感。
饭后喝酸奶,并没有让我更舒服,反而加重了肠胃负担,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喝呢?
就这样,我已经一两年没有去超市采购过酸奶了。当然,我对酸奶本身并不排斥,只是我不再那么需要它。
我们的大脑真的很懒,但也情有可原——每天的生活中会有成百上千个决策,如果每一次都要为之思考,也真的很累。
所以我们在处理问题时,总喜欢找到一些规律,得到一个可供参考的结论(并且会在未来同样的情境中验证该结论),以便在下次面对同样的事情时,不需要调用大脑资源为之深度思考。
你并不会真的感觉到每天都会面对成百上千个决策,是因为大多数时候,我们都用固有的经验和习惯作出了决定——当饭后喝酸奶变成习惯,甚至条件反射时,我们就交出了这件事的决策权,也放弃了深入思考的过程。
当然,我们会收到来自肠胃的负面反馈(喝完酸奶反而更撑),但往往你也会像我一样:不想少吃正餐,也不想放弃酸奶,更重要的是,我们本能的,不想对一件已经形成习惯的行为再次展开思考,于是就「纵容」了这个恶性循环,忽略了肠胃打的小报告。
我们的确会对一些特定的食物有重度依赖,在某个阶段没办法离开它们。但有些看似经常吃的食物,只是一种习惯——吃到他们,并不会带来太多快乐,离开他们,我们也并不会感到多少痛苦。
时不时的反思一下自己不假思索做出的行为和选择,大胆的做出尝试,没准会有意外的收获——比如,在接下来的几天,少喝或不喝酸奶试试?(更重要的是不要试图依靠酸奶帮助你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