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训练很重要的意义是对日常生活有帮助。
比如,不容易肩酸背痛腰疼,用正确的发力方式来面对日常的站坐行走跑,去超市买菜提着一大包采购品时,你是腰用力还是腹用力呢?
怎样的方式是正确用力不伤腰椎呢?
我经常和学员沟通:
学会将训练中的体姿和发力感觉用到日常生活中,会让你的训练更有效率。
这也是健身训练重要的目的。
>
「千万避免」:
今天上完训练课很累啊,回去还是葛优躺,
身体歪斜腹部松弛挺肚子...
你的「训练姿势」应成为「日常姿势」。
01 / 身体动力链
职业习惯,我看到一个人,第一眼,
不是看他长的好不好看,皮肤发型如何,
而是从整体体态大致扫描他的身体,就像扫描机一样,分析他身体哪个地方容易产生亚健康情况,有没有圆肩驼背骨盆前倾OX腿,长短腿,再去思考怎么改善他的问题。
大部分人的体态问题主要是几种。
这些体态问题,通常相互影响,相互适应:
「动力链」理论就是来说明身体各部位相互影响的关系的。上肢和下肢的问题会相互影响相互加剧。
身体各部位为了维持稳定平衡,
会用最简单的方式相互伤害。
>
上肢:
1、驼背含胸,肩胛骨内侧外翻。
伴随头前伸,颈椎压力大,容易肩颈不舒服,经常感觉肩酸背痛疲惫,长期也会影响下半身姿态。
>
2、体态歪斜。
放松姿势下,高低肩,会歪头,或头旋转,严重的还会脊柱侧弯,非骨性的脊柱侧弯可通过训练完全改善。
下肢:
1、骨盆前倾。
伴随假胯宽,臀无力的上抬。
看起来“翘臀”其实不是,小腹突出怎么减也减不掉,腰椎曲度较大,坐久了腰疼,提东西腰疼。
>
2、严重的还髋部上抬(臀部一高一低)。
骨盆倾斜或旋转,左右腿不一样长,有可能是脊柱侧弯的表现。
3、O型X型OX腿,足内翻足外翻等。
总之,身体不平衡,面貌下垂无神,甚至让赘肉“看起来”更多。
这种亚健康会影响生活品质:
无缘由的腰痛肩酸背痛,身体下沉没状态,
无精打采体质差。
02 / 源自生活 回归生活
其实这些体态问题多来自日常生活中的姿势和习惯,如经常站着挺肚子,腹部无力;经常坐着看电脑看手机,肩部颈椎肌肉紧张头前伸,驼背等。
这几个月,我发现自己的训练方案对体态偏差的学员有“奇效”。这种成就感来自,如果一个人常年的头前伸,圆肩驼背,肩酸背痛,作为教练,「治好了」这种问题。
怎样「治好」这样的问题呢?
从关节-肌肉-习惯纠正的层面改善事半功倍。
打开关节活动度,改善肌肉紧张与弱势部位,日常生活中习惯改善。
其中,日常生活的习惯纠正是很多人会忽视的,
但在我看来非常重要。
1、训练姿势应成为日常生活的姿势。
训练中准确找到目标肌群的感觉,应该在生活中随时提醒自己保持这样的姿势。
因为大部分时间学员是不在训练状态的,如果能将训练的姿势用到日常体态的调整,效率更高,这也是健身对生活的重要意义。
如训练中练背,请学员记住练背时胸部挺起,肩下沉,腹部和臀部收紧的感觉,因为大部分未系统训练的人,很难找到神经对肌肉控制的感觉;
如在站姿或行走时,感受做平板支撑时臀腹核心区收紧稳定的感觉,并努力将姿势调整为稳定收紧的感觉,其实站立时不也是另外一种形式的平板支撑吗?
但这种肌肉和神经的意识一旦建立,对体态的改善有非常大的帮助。
2、训练方案的针对性
详细的体态评估,准确分析找到学员的问题,放松和拉伸紧张活跃肌肉,增加弱侧肌肉力量,整个人会更加「平衡」,体态问题也就少了。
3、还应从生活中找原因。
比如一个人头总是前伸,是不是经常对着电脑或电脑放置位置较高,仰头颈椎肌肉紧张?或睡觉时习惯性仰头,坐姿时是否注意收下巴挺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