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多年的健身爱好者,平时生活中我会接到很多提问,其中最多的恐怕就是——我该怎么减肥?我就想减肚子上的赘肉该怎么办?我想减肥需要喝蛋白粉吗?其实,每当接到这样的提问,内心是有些抗拒的,对于增肌减脂,大家有太多太多的误区。今天,我尝试用一张图谈谈个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
此图完全原创,呈现的是一个金字塔模型,从底端到顶端分成五层,重要性逐步递减。
第一层:健康可持续
增肌减脂,我们通常用一个专业术语表述——体成分改善。运动员改善体成分的主要目的是提升运动表现,健身爱好者改善体成分的主要目的是美观,而对所有人来说,改善体成分的根本目的都是健康。只有健康,饮食运动方案才是可持续的;背离健康,效果再好的体成分改善方法都是不值得尝试的。
打个比方,体重秤显示你轻了5公斤,可能是减去了5公斤的脂肪,也可能减了5公斤肌肉,虽然表面上的数字相同,但你的身体会显示出明显的差别。肌肉流失瘦体重下降,导致代谢率下降,伴随精神不振、身体疲乏、免疫力下降等一系列不良反应,身体健康状态甚至大不如前。
>
有的人尝试减肥,如果今天体重没降,就绝不能吃得比昨天多;体重比昨天还重,干脆就绝食一天;有的为了吃水煮餐,推掉了所有朋友聚餐的邀请,变得格格不入;还有的没忍住吃了一口冰淇淋,不马上跑上个五公里会内疚上一天。过着这样苦行僧般的生活,你可能达到了减脂的目的,但却把生活搞得一团糟。
健身是为了更好地生活,饮食、运动、休息,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不要强迫自己接受一个难以忍受的饮食运动计划,如果觉得水煮餐难以下咽,你还有很多健康饮食的选择;如果烦透了无休止的跑步,你还可以尝试举铁。试着寻找一种契合个人喜好、贴近日常生活的方式,使之成为你长久的习惯,这才是一个健康饮食运动计划的基石。
>
第二层:热量盈亏
热量是一把钥匙,决定了你走向哪扇门。摄入大于支出,热量盈余,体重增加;摄入小于支出,热量亏损,体重减轻;摄入等于支出,收支平衡,体重不变。
其中,摄入主要来自于饮食;支出源自三部分:基础代谢率(维持呼吸、血液循环等正常身体功能所需的热量)、身体活动消耗、食物热效应(消化吸收代谢食物的能量消耗)。平衡状态下:
食物摄入热量=基础代谢率+身体活动消耗+食物热效应
>
这里需提醒两点:
1.要有一个周期区间的视角,不要纠结于一天甚至一顿餐食的热量,在一个周期内计算热量盈亏来达到增重或减重的效果。举个例子,连续三天的热量摄入分别为2000,3000,4000大卡,其宏观效果和连续三天每天摄入3000大卡是相同的。这就是为什么极端的节食减肥容易反弹的原因,从某一天看热量摄入的确很低,但压抑已久过后的放纵会在一个区间内让你的热量缺口瞬间抹平。因此,不必为偶尔一餐多吃一口冰淇淋而惶惶不可终日,更不必为偶尔一天体重降幅的放缓而担心,用周期区间的角度去看待体重变化会让我们多一份淡定。
>
2.设法提高热量平衡的基准值。打个比方,一个人维持现有体重一天所需的热量为2000大卡,另一个人维持现有体重所需热量3000大卡,同样制造500大卡的热量缺口,前者可摄入食物为1500大卡,后者则为2500大卡。这就意味着二者降低相同体重的情况下,后者可以多吃1000大卡的食物。这多出来的1000大卡会让你远离饥饿的感觉,让减肥更加可持续。而提高这个基准值的关键就是提高基础代谢率。拥有更多的瘦体重,代谢率就越高,减肥就会更容易,这也是为什么力量训练减脂的根本原因。
>
第三层:运动方式
热量盈余,体重增加;热量亏损,体重减轻。那么什么决定了减去的体重究竟是脂肪还是肌肉呢?什么又决定了增加的体重是脂肪还是肌肉呢?运动方式就是这个开关。
减重期
坚持进行力量训练,身体会接受到一个讯号,我还需要保持这些肌肉以维持我的运动强度,于是瘦体重最大程度的保留,你丢失的体重将主要来自脂肪;
进行有氧运动,丢失体重可能大部分是脂肪,小部分是肌肉;
如果完全不运动,丢失的肌肉可能比丢失的脂肪还多。
增重期
如果不运动,盈余的热量会形成脂肪堆积,以备不时之需;
如果以有氧训练为主,从热量上讲实际在进行一种无畏的消耗,一方面热量盈余,另一方面运动消耗热量,有氧运动固然会带来心肺方面的进步,但你增加的体重绝大多数还是源于脂肪;
如果伴随力量训练,多余的热量就会伴随瘦体重的增加,甚至是肌肉增加,体脂降低(新手期),这当然是最理想的效果。
因此,力量训练可能比你想象的更加重要。
>
第四层:饮食构成
同样热量的食物摄入,其成分组成可以有千差万别,这种构成取决于你的改善目标,反过来决定了健康状态和运动表现。我们熟知的三大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其生理功能不尽相同。碳水化合物是最直接的能量来源,为身体活动供能;蛋白质是身体细胞的构成,对于细胞生长、修复和免疫功能至关重要;脂肪则具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调节荷尔蒙的供能,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对身体健康也十分重要。
因此,三者缺一不可,具体构成取决于你的目标。对于有氧训练者来说,碳水的摄入就要多一些,以维持长时间有氧运动的供能;对于力量训练者,在保证一定碳水的基础上,确保蛋白质的摄入,为肌肉合成提供原料;对于摄入热量极低快速减重者,必须保证最基本量的蛋白质和脂肪摄入以维持正常活动,利用较少的碳水达成缺口。
以上只是几个简单的例子,具体摄入比例和摄入量的计算将在下篇推文中详解。
第五层:饮食习惯、食物偏好等
如果前四个层次已经做得很好,那这些因素就是锦上添花。
饮食习惯:将习惯的三餐改为少食多餐(每天5-6餐),将保持血糖和胰岛素的平稳,不利于体脂的堆积;吃的慢一点,饱腹感将更加强烈,能抑制你吃太多的欲望。
食物偏好:同样是碳水化合物,糖、米面、水果等升糖指数偏高,消化吸收更快,容易产生饥饿感;而紫薯、山药、土豆升糖指数相对较低,可以延长饱腹感,更加利于减脂。
>
此外,诸如咖啡因等补给也会对减脂有一定正面的促进效果。
小结
一个科学合理的体成分改善计划通常五步走:
1.是否健康可持续:这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因素。
2.热量富余OR盈亏:增重则制造富余,减重则制造缺口。
3.运动方式:增肌:力量训练;增重:请随意; 减脂:力量和有氧;减重:请随意。
4.饮食结构:为细胞吃蛋白质,为能量吃碳水化合物,为健康吃脂肪。
5.其他:摄入时间、饮食偏好等锦上添花。
越底层越重要,如果下一层没做好,更一层或将失去意义,或将大打折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