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是一个重新发现自己的机会。以前你对自己的身体的印象可能只是身高体重三围。但健身时间长了,你会更多的察觉到自己身体的细节。
>
不过,很多人觉得察觉到的细节,并不全是好事。
很多人都会问,小编,我两个胸/臀部/胳膊长得不一样大。怎么办?会不会影响到我的身体平衡,会在我做大重量训练时候,导致我受伤吗?我该怎么加强呢?
所以,今天我们来聊聊,健身中的对称问题。
>
没有人的身体真正对称
人们对自己身体对称的要求,其实只是出于一种很朴素的认识。就像最早的时候,人们觉得星球一定是纯圆形的,行进轨道也是圆形的,这样才能完美的对称,才能的完美的旋转运行。
但其实,就以咱们居住的地球为例,所有星球其实都不纯圆不对称。地球是一个两极扁,赤道宽的不规则球体。
人类的身体,其实也不是对称的,你想想你的左手和右手,其实不是对称的,你两个手的手套都不能混用(手型对称)。甚至宇宙也不是对称的,李政道和杨振宁就因为宇称不守恒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
人类其实也不是对称的,大多数人的腿长都有半厘米左右的差异①。
我们的肌肉分布其实也是不平衡的,研究发现,我们大多数右利手的人,左侧小腿胫骨前肌的肌纤维都多于右腿②。
实际上我们以前会以为对称的脸型最好看,但目前也有人认为,完美的对称脸在某种程度上,会引起人的不安(可能是恐怖谷超载了?)。
>
复制左侧脸→复制右侧脸→本来的样子
力量训练时,不平衡会影响到你么?
很多人会担心,如果我的身体不平衡,比如左臀部大,右臀部小,那么是不是会导致我在深蹲中,左臀发力多,右臀发力小,最终导致我受伤呢?
其实,这点并不太需要担心。由于大多数人的身体并不是完美平衡的,所以其实人们发力的方式本身左右侧就不同。
>
一项研究调查了9名男性,9名女性。他们平均3RM深蹲成绩在115公斤左右(男性150公斤以上,女性80-100公斤左右)。
虽然这个成绩不能说是职业运动选手,但是也是算是普通健身者里面的比较有实力的人了。
学者让他们分别去做25%、50%,75%,100%的深蹲。然后研究了他们臀部、膝关节、踝关节的发力,以及每只脚对地面做的垂直作用力。
>
>
最后发现,无论是垂直作用力,关节屈曲角度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
而最值得注意的是关节力矩,不同左右侧的身体部位,承载负荷的差异高达12-17%。
实际上,很多很厉害的力量型运动员,身体不对称都非常明显。比如著名的土耳其举重运动员纳伊姆·苏莱曼诺尔古(Naim Süleymanoglu)。
>
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挺举3倍体重的运动员,最后获得3次奥运冠军,也是世界第一个3冠王,并46次打破世界纪录,被国际举联评为:“百年最佳举重运动员”。
但是,他身体的不对称是普通人肉眼就能看出来的。即使在普通人里,他的身体不对称也很明显。
身体不对称会增加受伤几率么?
对于这个问题,目前学界没有定论。也有研究认为,不对称会增加某些伤病的危险,比如肌肉拉伤,而过于对称则会导致另一些伤病的危险增加,比如腰痛。
>
不过如果你只是进行健身房训练,或者力量训练那么不必担心。
我们说过,力量训练导致伤病的几率(0.0035),每100小时的受伤几率只有篮球的1/10;只有足球的1/2000;力量举(0.0027)也很低③。
如果我还是想改善,怎么办?
当然,如果你说我就是一个追求完美的人,就是想要左右侧尽量一样大,也不是不可能。
你可以在日常训练中,多进行一些本体感觉训练,单独给弱势部位“加餐”,更好的刺激弱势肌群。
另外,可以多做哑铃、弹力带、拉索等单独发力的训练;适当少进行杠铃、固定器械训练。
>
什么是本体感觉训练?简单讲,是指训练你自己能感受到肌肉、肌腱、神经等自我发力感觉的训练方式④。
本体感觉训练,有助于帮你更好地掌握每块肌肉、每个肌群单独发力的感觉,所以可以非常有效的帮你塑造平衡、均衡的身体形态。
本体感觉训练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单关节针对动作,进行单侧的训练!
单关节针对动作,更有利于刺激薄弱侧肌群,找到薄弱侧肌群的发力感觉;
单侧训练,则可以有目的地强化薄弱部位,而且也更有利于增加目标肌群的肌纤维募集水平,促进相关激素分泌,增肌减脂。
之前我们就介绍过左右胸不一样,可以用静力单侧训练,比如静力单侧拉索夹胸和静力单侧哑铃飞鸟等,进行针对性的改善。
>
❖ 动作描述
1 上半身微微前倾,双脚前后分开站立,前腿膝关节保持微弯,双手对握拉索向内聚拢在胸部前方;
2 保持左臂不动,静态夹住做等长收缩,右臂缓慢张开,至肘部与肩同高或略高于肩部,暂停;
3 胸肌发力内夹,带动右臂向内聚拢,停顿1-2秒,感受胸肌发力,重复,然后换左臂做夹胸动作。
❖动作要点
1 重心压在掌根,阻力压在胸部;
2 动作最顶点,肘关节不锁定,保持弯曲,顶峰收缩,更好地感受胸肌发力。
>
❖ 动作描述
1 仰卧在20°-40°的上斜板上,双手分别持哑铃上举,肘部微微弯曲;
2 保持左臂不动,右臂张开呈弧线向两边下落,至肘部与肩部同高或略低于肩部,停顿片段;
3 胸肌发力,缓慢夹起右臂,回到初始位置,重复,然后保持右臂不动,换左手做飞鸟动作。
❖ 动作要点
1 哑铃的握法,可以是对握偏正握一点点,对胸部的训练更有效,也更不容易受伤;
2 动作最顶端,保持双臂微弯,顶峰收缩,更好的刺激胸肌。
身体其他部位的训练,也都可以参照这种方法进行训练。
追求完美的你,可以在常规训练后,对着薄弱部位,再来一些针对该侧的本体感觉训练,适当强化,更好雕塑你自己咯!
参考文献:
①Knutson, G. A. (2005). Anatomic and functional leg-length inequality: a 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 for clinical decision-making. part i, anatomic leg-length inequality: prevalence, magnitude, effects and clinical significance. Chiropractic & Manual Therapies, 13(1), 11.
②Sjöström, M., Lexell, J., Eriksson, A., & Taylor, C. C. (1991). Evidence of fibre hyperplasia in human skeletal muscles from healthy young men? a left-right comparison of the fibre number in whole anterior tibialis muscles. European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 Occupational Physiology, 62(5), 301-304.
③Hamill, B. P. (1994). Relative safety of weightlifting and weight training. Journal of Strength & Conditioning Research, 8(1).
④Lephart, Scott M., et al. "The role ofproprioception in the management and rehabilitation of athletic injuries."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25.1 (1997): 13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