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很多人一开始并不知道「催吐」,而是无意间从电视、明星、朋友、百度上看到的,或者是看了一些「减肥达人」的经历。
然后,在某次吃撑之后,你想到了催吐。
终于,你把吃进去的东西吐了出来,愧疚感和肠胃的不适,似乎也一并被排出了体外。
虽然催吐的过程很难受,但你的心里还是有一丝窃喜的——再也不用担心吃撑长胖了,吃多了吐出来就好了。
你以为就此找到了清除食物、吃多不胖的「绝招」,找到了新世界的大门……
实际上,「门」的背后,是万丈深渊,而每催吐一次,你就坠落一尺。
等到你反应过来,想要停止催吐、恢复正常的时候,却发现已经深陷其中。
停止催吐的两大阻碍
之前小编做了一个关于催吐的调查问卷,其中有一个问题是:
对于停止催吐,你最大的阻碍是?
回答出奇的统一:
总是吃多、暴食,又管不住嘴,吃多了难受、怕长胖,所以只能吐出来。
对于催吐的朋友们来说,催吐是为了缓解当下吃撑的难受,同时作为过量饮食后的「补救措施」——既然「管不住嘴」,那么就吃完吐出来,这样似乎就不会因为吃多而变胖了。
如果停掉催吐,又「管不住嘴」,那肯定会变胖,所以不敢轻易停掉。
即便你下定决心停止催吐,吃撑之后忍住不吐,当看到体重上涨,又或者情绪低落时,面对吃多后肠胃的不适、心里的羞愧,最终难免会选择「一吐解千愁」。
长期的催吐,让这个行为变成了一种习惯或者说条件反射,这真不是下几次决心就能改变的。
停止催吐的两大阻碍:
怕胖
习惯
你本来就不胖
很多长期催吐的朋友,也许已经属于「暴食症」(Bulimia Nervosa)。
暴食症分为「掏空型」(purging type)和「非掏空型」(non-purging type)。
两者都会进行(吃多之后的)补偿行为,不同的是掏空型会使用催吐或泻药、利尿剂等方式,试图将食物排出体外。
而非掏空型更多采取间歇性节食或大量运动等方式对自己的暴食进行「补偿」。
重点在于,暴食症的人群,特别是掏空型的BMI(身高体重指数)普遍较低,他们的体重本身就已经处于正常范围,还有很大一部分人的体重是过轻的。
很多朋友表示,停止催吐的阻碍是「怕胖」。
正在催吐的你,如果算一下BMI,别说胖了,可能连18(也就是正常范围的下限)都不到。
BMI=体重÷身高²(单位:kg/m)
很多催吐的人群,体重再上涨个十几二十斤,也只是刚好处于健康范围。
体重是一个生理指标,它的数值反映的是身体的健康程度。过胖和过瘦,都是不健康的状态。
体重无法评价你是否优秀,甚至无法体现你的胖瘦——你的身材、身形,在体重回归BMI正常水平后,跟体重就不再有太多关联。
好身材是先天因素+后天练出来的,不是瘦出来的。
吐出来就不会胖?
小编问卷中关于「为什么想催吐」的回答,大概有三类:
总是吃多,管不住嘴,没办法
为了体重不涨
缓解愧疚感,弥补吃多的「过错」
很多朋友催吐是因为总是吃很多,怕能量摄入过量会变胖。然而催吐既不能吐掉吃进去的「能量」,也不会让你真的变瘦。
牛津大学精神科博士C.Fairburn的研究在很多暴食文章中都提过,其结论是:
催吐只能清除摄入能量的一半。
考虑到允许催吐的朋友们,在进食过程中往往会更加纵容自己(反正吃多了吐掉就好),从能量摄入的角度来说:先纵容自己或自暴自弃的去暴食再催吐,跟从最开始就正常吃喝,差别真的不大。
更何况催吐只能吐出食物和水分,它对瘦身真的没有任何意义。因为即便这样瘦下来,你也无法像其他瘦子一样正常生活,正常吃喝。
催吐有用吗?
催吐有用吗?瘦身层面来说,真没用。
那催吐之后解决了什么呢?
关于催吐之后的感觉,问卷中一些典型的回答是:
比撑着舒服、感觉减轻了负担和罪恶感
心理上轻松了、舒坦了、安心了、踏实了
悔恨、绝望
羞耻、自我鄙视
很累、很难受,喉咙、食道不舒服,头疼眼睛涨
客观的说,催吐的确能让我们从吃多之后的羞愧、罪恶感之类的负面情绪中短暂的解脱出来,让你感到一丝安心。
但紧接着,伴随着喉咙与食道的不适,催吐这个行为,会让我们产生极低的自我评价,到头来又陷入了悔恨和自我鄙视之中。
你看,即便是作为缓解罪恶感的方式,催吐也没什么实质性的效果,反而会带来更多负面情绪。
催吐真的有用吗?
吐或不吐,食欲就在那里
你真正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习惯性的吃多,或是因为情绪或压力去吃。
首先,这些「问题」对于现在的你而言是很正常的,这就是现状。
他们的解决方案,重点在于建立与食物正确的联系——正确的看待食物、坦然的面对食欲、学会听身体的声音、学会吃的舒服。
催吐只是(不恰当且毫无意义的)事后补偿措施,而不是解决根源问题的方式。
不论你吐不吐,你还是会想吃,还是容易吃多。
同时,因为有了催吐这个清除食物、消除愧疚和肠胃不适的选项,你更加不会去着手解决核心问题。
就好像,每次考试你都能提前拿到答案,你自然不会好好复习了。
其实你也知道:
催吐无法让你学会吃到刚好
催吐无法抵消吃进去的热量
催吐无法让你成为正常的瘦子
催吐无法让你正常的生活、进食
吃多了就吃多了,重点在于这是你的真实食欲。
去接纳你的食欲、食量,然后和身体一起探究:如何更好的满足它的同时,还能收获一个餐后舒适的身体状态,这样你才会有所进步。
当然,这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而且你必然会经历总是吃撑的阶段,体重也会因此反弹,但是:
吃多、吃撑,哪怕暴食,都是现阶段的你很正常的行为,想要学会吃的适量,首先要允许自己吃,然后尽量不要做清除食物的行为。
正常吃不催吐,我怕胖
我知道,看到这里你会担心变胖了……
听我说:
你不胖!没准离健康范围还差个十几二十斤。
你要是真能每餐自然的吃饱就停,干嘛还催吐?
你现在是不是个真正的瘦子,自己心里没点数?
其实,认为必须依靠控制或清除食物的行为,才能避免不合理的饮食状态(以及它造成的后果,比如变胖),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有问题的。
小编之前的文章讲过,吃喝的原则就是「想吃什么吃什么」。很多朋友会把这句话理解为纵容自己去大吃大喝。
其实不管男女老少高矮胖瘦,任何一个正常人的饮食状态都是「想吃什么吃什么」,包括减肥之前的你。
遵从自己的食欲,饿了就吃,吃自己喜欢吃的,这是很自然的一个状态。
如果你在这种状态中总是吃多,那说明你暂时还不是一个瘦子,或者说饮食状态还没恢复正常,而不是因为你没控制好,或者没用各种方式清除食物。
你不需要维持体重
维持、控制体重根本就是伪命题。
一个正常人的体重根本不需要刻意维持,体重跟血压、心率一样,受身体的调控,会尽可能保持稳定。
不管你去节食、催吐,还是疯狂运动,在正常生活状态下的那个你,才是真正的你,正常状态下的体重,才是你真实的体重。
催吐解决不了进食过程中的问题,也不会让你有朝一日像瘦子那样吃饱就停。
既然目前的方式也没让你一劳永逸的瘦下来,与其这样每天煎熬着,不如换个思路。
别浪费时间和精力做这些无用功,别再自欺欺人,从现在开始着手改善根源问题。
你为什么催吐?
让我们试想一下:
现在你又一次吃多了。
你开始感到愧疚不安,默默计算吃了多少卡,要运动多久才能抵消,担心着明天会不会长秤。
你的肠胃很难受,你感到恶心。
你开始责备自己为什么总是管不住嘴。
你甚至想自暴自弃,继续吃吃吃吃吃,反正一切都糟糕透了。
你很难受,不论是心里还是肠胃。
于是打算去吐掉,你觉得不论之后会发生什么,都比现在的状态好。
果然,吐出来,肠胃不再撑了,愧疚感也消退了,你觉得安心了。
整个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虽然上文说过,催吐没什么实际作用,但从这个行为循环中可以发现:催吐是为了应对愧疚感,让我们感到安心。
你肯定不止一次的想要摆脱这个循环,但每次感到愧疚时,你依然会径直走向厕所。
过往的一次次催吐,建立了一个始于愧疚感的联系:
每一次催吐,都在加深这个习惯回路。
即便你最终依然会因为催吐而陷入负面情绪,但每次催吐后短暂的安心,会让你误以为催吐是一切的「解药」,唯有催吐能带来安心。
想告别催吐,我们需要打破这个联系,从两方面入手:
正确面对吃多(不再沉浸于愧疚中)
找到更好的方式让我们获得安慰
罪恶感会让你吃下更多
越是罪恶,越想快速的摆脱罪恶感。
现在的你,认为摆脱罪恶感最直接有效的方式,就是催吐(或者其他消除食物的行为)。
所以越是对自己吃多这件事感到焦虑、羞愧,结果越是会朝着糟糕的方向发展。
不去感到愧疚是不可能的,这是人的本能。
但感到愧疚不代表你要沉浸其中。更不代表你需要把愧疚感和你的食欲,以及进食的行为联系在一起。
重点在于学会正确的面对和评价让你感到愧疚的那个行为。
吃喝这件事情是不存在是非对错的,全世界只有你清楚自己的食欲,所以不要用任何标准去评价自己。
比起去愧疚,你更应该关注的是食物的味道,以及身体的感受——像任何一个正常人一样。
下次吃多之后,在沉浸于罪恶感或其他负面情绪之前,试着告诉自己:
现在的我,本来就容易吃多。
在未来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会经常吃多,这就是现状,也是我的必经之路。
罪恶感并不会让我吃的更少,反而更容易让我自暴自弃的吃下更多。
吃多了,这件事已经发生,并且无法改变。
我依然掌握着主动权——我可以决定接下来要自暴自弃继续吃吃吃,还是让这已经吃下去的饭成为历史,尝试点真正有意义的、对行为修正有帮助的事情。
尝试其他方案
催吐并不能真正的让我们感到心安,往往还会带来自我否定和更深的自责。
那,为什么我们不能试图寻找一些其他方式,好让我们获得真正的安慰呢?
散散步,站一站,出去逛个街,能不能舒服一点?
看个电影,听首歌,能不能让你轻松一点?
向关系好的朋友和家人倾诉能不能给你带来点安慰?
看小编的文章能不能带来点帮助?
又或者,想想自己在这个节点上没有像以前那样无脑的催吐,算不算一种进步,值不值得开心?
如果你依然认为催吐是最优解,那么就去吐掉,没关系。
你并不需要「禁止」自己催吐,催吐也不是说禁就能禁的,重点在于尝试找找更好的方案来应对吃多的罪恶感。
只要有这样思考的过程,不管是否真的做出了尝试,都是巨大的进步。
停一下
如果一时间找不到更好的方案,当你再一次吃撑,在想要催吐、甚至感到愧疚之前,先停一下,去感受肠胃的状态,思考今天食物的味道,记录下来。(尽量去写下来,当然用App或者给自己发微信替代也可以。)
记录下(或者至少是回想一下):
我今天吃了几分饱?
哪些食物是好吃的,哪些是不符合预期的
现在肠胃的感受(不要带着自责的情绪,仅仅是客观描述)
然后告诉自己:
为了改善现在的状态,我真正应该努力的方向是学会吃到舒服。
我需要很长的时间逐步改变,这意味着我会经常吃多。
因为吃撑了,你的肠胃很难受,你依然感到愧疚,你又一次习惯性的想去催吐了。
和以往不同的是,现在的你知道:
想要催吐的念头,是源于过去的习惯模式让你觉得「催吐可以消除掉愧疚感和肠胃的不适」。
但事实上,催吐的效果并不理想,也不能真正解决核心问题。
一定有比催吐更好的解决方案。
先不要催吐,去思考是否有什么更好的方法,能让你从当下的愧疚等负面情绪中转移出来,或是能更有效的缓解愧疚和罪恶感。
比如你现在想试试先不去催吐,出门散个步逛个街,或是在家看个剧集或综艺。
记下你的尝试,然后评估一下它的效果。
你可以用ABCD或者1-10给它们的作用打分,即便最终还是去催吐了,也评估一下催吐对于缓解愧疚感的作用分数。
通过记录引导自己感受身体和食物,思考一下其他解决方案,至少你得以暂时转移注意力。
当然,在初期阶段你极有可能还是去吐掉,这没关系,习惯本来就没那么容易改变。
在吃撑之后,你不会一味的沉浸在愧疚感里,这就是进步。
同时,每次记录都会让你更深入的了解你的饮食偏好和肠胃感受,让你离正常的状态又近了一步。
你同样可以在进食过程中,时常自己停顿一下,评估一下现在是几分饱,桌上哪个食物味道比较好,哪个食物吃起来没什么意思。
当然,会有一直想吃吃吃的阶段,没关系,只要你记得,中间停下哪怕半秒钟去思考,就够了。
让自己保持好奇心,时刻观察自己的行为,让自己处在一个有意识的状态。告别无脑的吃、无脑的催吐、无脑的选择食物、无脑的咀嚼。
小结一下,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正确应对愧疚感
寻找更有效的自我安慰方式
通过停顿、记录、思考,试着打破习惯循环
以及,你要明白:
正常吃喝是一切的前提,现在的状态并不是你所追求的。
根据BMI指标,你的体重完全处于正常范围中,你根本不胖。
催吐只短暂的缓解焦虑和罪恶感,而无法避免吃撑吃多。
催吐从来就没有真正解决你的问题,反而浪费了你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毁掉了你原本精彩的生活。
从催吐中恢复到完全正常,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你必须接受未来一定会发生的,各种看起来糟糕、不完美的状态。
最后
你问我,如何停掉催吐?
我没法回答这个问题,你也很难一下子就告别催吐。
改变的过程并不是从催吐到不催吐。
而是从催吐,到思考,到尝试。再经历反复,体重上涨,朋友嫌胖,心态爆炸。然后再尝试,再思考,再试着不去催吐,寻找其他方式。也许还会这样反反复复很多次,最终,你才会远离催吐。
这篇文章中说了很多内容和方法指引,你一时间很难全部做到。
你要做的是记住它们,就像在心里埋下几颗种子,总有一颗会在未来发芽结果。
如同当初你在某次吃撑后尝试催吐一样,有一天你想做出点不同的尝试,就够了。
对于催吐过的你来说,催吐也许永远都会成为你吃撑之后的选项之一。
有一天你不再催吐,只是因为通过不断尝试,你发现了更好的、更有意义的解决方案。催吐这个选项的优先级,也就越来越低。愧疚和催吐的联系,也就越来越小。
你要相信:
总有一天,你能够更好的应对吃多之后的愧疚感。
总有一天,你能学会更好的品味食物。
总有一天,你能更清楚的听到身体的信号。
总有一天,你会懂得如何恰到好处的满足自己。
总有一天,你会接受自己不完美的状态。
总有一天,你会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个小插曲。
就像你小时候曾经无比在意的事情,或是拼命追求的东西。胖瘦美丑,也总有一天不再重要。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爱自己,好好的,才是最重要的。
before和after之间,隔着数不清的now。胖和瘦之间,是每一天的生活。
那些诗和远方,只属于现在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