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不跑步,
先停下脚步来开一开脑洞:
跑友们,想象一下,在2043年跑步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滴滴滴~滴滴滴~
时间是2043年11月21日早晨6:00
房间里紧闭的窗帘自动拉开,床边的音响开始自动播放鸟鸣,轻柔地唤醒你。你伸了个懒腰,打开墙上的控制面板,点击按钮后一台跑步机和运动装备从墙内推出,墙壁立刻显示成户外山间跑道的实时风景画面。
画风大致是这样的,请自行想象……
你的AI智能教练开始自动检测你的身体状态:
它自动链接睡床获取你昨晚的睡眠数据,包括翻身次数、入睡时间、身体温度,连通到你的日常饮食记录仪以及一系列APP来测定你的心率,血压,血糖,神经反应,肌肉损伤程度……加上你近几周的训练项目,伤病历史,身体基因遗传因素结合你的运动目标,AI教练会计算出今天最适合你的跑步训练。
比如考虑到你昨天上班久坐了9个小时,左边腘绳肌较紧,AI自动为你定制了几组腰背和腿部的拉伸动作。
哔哔哔~哔哔哔~~这时跑步机系统显示来电提醒:啊,原来是伦敦的跑友发来一起跑步的请求,好吧,没问题!
于是你们在线上同时下载了一份纽约中央公园的跑步路线。下载完毕后,中央公园的3D场景会投射在跑步机周围,系统会将室内设置成户外的温度,模仿微风、鸟叫、甚至森林的气味,跑步机则模拟路面状况不断进行上倾下斜调整,伦敦小伙伴的全息影像也会投射在你身旁,全程交流无障碍。
在跑步的过程中,AI教练会根据你的摆臂幅度、眼球转动速度以及头部轻微的位移等身体情况实时提醒你调整配速。
等到跑步结束,系统自动连接到智能厨房,根据你消耗的能量,血糖值,身体电解质浓度,肌肉损伤程度……开始准备相应配比的早餐和饮料,精准地搭配碳水、蛋白质、维生素的比例……
……
看到这里,打住!
额,是不是有点像看了一场科幻电影?
下面我们来正经地聊聊未来的跑步脑洞。
说不定某些的高精尖黑科技场景在25年内就可以实现呢?
不一定!
如今各种3D虚拟、AR、全息影像技术已经相当发达,未来跑者不用出门就可以在家里跑遍世界这个脑洞看起来真心不会太难。但……你真的会喜欢吗?
没错,技术也许可以达到这样的境界,但我们大胆地估计:八成跑者还是更愿意迈开腿到户外体验奔跑的乐趣,享受清新的空气和阳光。
这种方式明显成本更低,也更让人身心愉悦。
比起虚拟的AR跑步场景,越来越多的人会选择出门跑步倒才是真正的未来趋势:跑步,以及步行和骑行以后会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常态”。
现在出门跑个步骑个车,别人也许会说是一种健康时髦的LifeStyle,而对未来的人来说可能就是稀松平常、理所当然的出行方式了。
>
看,现在就已经有了这种设计在办公楼屋顶的跑道
而整个城市规划和公共医疗政策也会随之改变。未来的政府不再仅仅想着造高楼大厦和高速公路,而是开始规划出更多的跑道、骑行道,方便和鼓励大众进行运动。公共场所出现越来越多提供淋浴换装服务的跑步服务站,在未来的CBD大楼里或许会有很多跑步装备租借或是装备换洗服务的站点。
比起坐公交和坐车,跑步上下班、跑步去逛个街、跑步去买个菜…不仅能有效地锻炼身体,还能免去交通费用和堵车烦恼。
是个好办法!但是……
虽然马拉松赛事多如牛毛,但每场的参赛人数必有上限,遇到心仪的赛事逢签不中依然是很多跑者内心会呼吸的痛。
如果像文章开头那样利用全息投影或是AR技术让你在家也能同步跑个波士顿或是柏林马拉松又如何呢?
电影《头号玩家》里的AR场景很好模拟了未来虚拟马拉松的可能性
这会不会意味着马拉松比赛会开始消亡?
不!说实话,不用这些黑科技你在家门口也一样可以绕圈跑个42公里,但谁喜欢这么干阿?
马拉松最大的魅力到底还是在于现场嘛,参与盛事的激动,路边热情的群众啦啦队,城市的风景,冲过终点线的成就感……都需要跑者亲身去体验,虚拟同步啥的总是差了点意思。
特别是大满贯系列赛事,每一场都是跑者心中的圣殿,怎么能不去现场跑一跑?
因此,如果你没有中签或是无法达到大洋彼岸来参加国际马拉松,虚拟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但我们相信大型马拉松赛事的现场魅力不会被虚拟科技取代。
嗯,还是要报名抽签……
不过未来的马拉松赛事科技可以升一升级!
以往跑者能拿到的也就是块计时芯片,唯一的功能是记录的跑马成绩。而未来的芯片亦或是可穿戴设备则可以监测你跑马时的身体状态,提醒你什么时候该补水,什么时候该啃能量胶,告诉你什么时候身体乳酸堆积过量该减速,什么时候动作变形或步伐节奏紊乱。最重要的是,当你的心脏出现异常时可以发出警报并自动通知场内的急救人员。
这个可以有!
这年头,跑步APP和手表应该没人不会用吧。
数据是很多跑者关注的参数,除了时间距离配速,现在不少APP和手表还能测算你的心率、血氧浓度、步幅、触地时间等等。
但这些数据其实还都很基本……
从预防伤病和提升运动表现的角度来说,我们需要监测的数据还很多:你的摆臂幅度,骨盆位移,你脚底的压力分布,体内的乳酸水平,耗氧量的变化……就目前时代的水平,这属于实验室级别的测试了,一套专业的跑步测试可能需要一套200万的专业设备,普通跑者绝逼消费不起。
但是未来呢,也许随着技术(特别是可穿戴技术)的发展,你也许只要花几百块钱就能买到一套轻巧方便的跑步智能测试装备(它可能是套衣服,也可能是个手环……)来监测你跑步的各项数据,大到宏观的跑姿,小到细微的血流速度。
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得把实验室里的高精尖大型设备研发成可以量产的、相对"小型"的智能传感产品,国外诸如FitQuest这样的公司已经开始在这项领域发力。
试想一下,一旦我们能够大量收集到这些数据,假设你的膝盖受伤了,医生和教练就能从各项数据的波动变化中找到你疼痛的原因对症下药了:包括怎么挑选跑鞋、如何改善步频配速、如何优化训练方式,甚至可以通过机器学习算法来自动给你计算出定制化的跑步训练,更私人,更不易受伤。
也许还能研究出跑者受伤的规律性,例如:当骨盆位移大于XX角度的时候,膝盖会出现磨损……从而形成一套预防伤病的跑步机制。
就算在跑步中受伤,得益于这些数据,你可以获得的治疗更及时有效,治疗的选择范围也会多很多。
这个也可以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