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我们必须意识到肌肉在动作的离心阶段所扮演的角色也十分重要,在这个阶段中,肌肉由于受力而拉长。出于以下两点原因,理解肌肉在拉长时所发挥的功能至关重要:
① 肌肉处于离心动作阶段时会储备相应势能,在之后转换至向心阶段时释放。
② 在动作的离心阶段,肌肉需要产生更多的机械力,若此时肌肉组织无法适应快速的长度变化,那么很多软组织就很可能会因此受伤(Noonan and Garret,1999)。如果肌肉的延展性足以支撑其针对受力而发生恰当的长度变化,那么它就能高效地将离心阶段所储存的机械能转化为向心阶段的动能。
当我们谈到人类直立动作中肌肉的功能时,股后肌群恐怕是受到最多误解的肌群。由此所产生的结果便是,许多健康健身专业人士更多地关注股后肌群向心发力的功能,而忽略了它们的离心功能。
你的私教客户或团体课客户可能都经历过股后肌群的伤病。最好的情况下,酸痛的股后肌群会造成不适感并大幅限制个体参与运动的能力。最糟糕的情况下,股后肌群会由于受力过多而严重拉伤或撕裂。理解股后肌群的功能,能够提升你为客户提供帮助的能力,缓解客户酸痛感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肌肉力量与外形。
股后肌群复合体
股后肌群包含了三块起于骨盆底部的肌肉,它们通过股骨的后侧与内外两侧,止于胫骨与腓骨上端(表1)。这三块肌肉分别是半腱肌、半膜肌以及股二头肌(注意:股二头肌的短头起于股骨的后侧,与股二头肌的其余部分一同止于腓骨头。出于本文的目的,我们将关注股二头肌长头的功能,它同时控制着髋关节与膝关节的动作)。
对于股后肌群最常见的训练动作更加关注它们在开链状态(足部与地面无接触)下的功能,既创造膝屈动作。虽然这些动作能够改善肌肉的外形,但它们并不会对股后肌群在直立动态动作(例如行走、奔跑或跳跃)的功能有所帮助。在行走或奔跑时,股后肌群最主要的功能并非屈膝,而是离心减速膝伸动作以稳定膝关节,所以就功能而言,股后肌群可被归类为膝伸肌(Neumann,2010)。
理解股后肌群的动作
在人体中,骨骼结构与肌肉相结合的方式让行走或奔跑的步态过程从力学的角度上尽可能高效。为了能够正确地理解肌肉的功能,我们必须要知道它们在步态过程中是如何产生并控制动作的。在行走或奔跑时,身体会承受两个恒定且方向相反的力:
① 重力,让身体加速向下,方向向下;
② 地面的反作用力,在足部与地面接触时产生,方向向上。这两个力在其各自的方向上都会影响身体的动作。由于股后肌群起于骨盆,穿过股骨后止于小腿,它们必须能够在三个运动平面上都能拉长以储存机械能,所储存的机械能之后会被用于发力将身体继续推离地面。如果训练动作仅关注股后肌群的向心收缩功能,这些肌肉就可能会失去足以缓冲受力的延展性,而这很可能成为伤病发生的潜在原因(Croisier,2004)。
在步态过程中,股后肌群随着髋关节屈曲,腿部向前摆动而在近端附着点被拉长,而随着摆腿动作完成,身体会伸膝以应对接下来足部与地面的接触,而此时股后肌群的远端附着点则会自然被拉长。虽然股后肌群通常被定义为膝屈肌,但它们在膝关节完全伸展,足部即将与地面接触前的时刻最为活跃。在步态过程中的摆腿阶段,髋关节屈曲而膝关节伸展,这会让三块股后肌群的肌肉在近端及远端附着点都被拉长,而这会让股后肌群在足部与地面接触之前承受最大的离心负载,而这便是股后肌群最主要的功能– 在摆腿阶段储存弹性势能,在足部与地面接触之后协助产生推进力。
在两脚都接触地面,即步态过程中的站姿中立阶段中,股后肌群的功能则是伸展股骨,控制膝关节的稳定性及小腿的动作。在身体重心向前推进时,股后肌群远端附着点收缩,让胫骨平台(胫骨的上半部分)向后滑动至股骨髁之下。更直白一点说,股后肌群在摆腿伸膝及站姿中立重心向前推进时发挥其最主要的功能,而非屈膝。
拉伸髋屈肌方式
强化股后肌群的训练动作
由于股后肌群在步态过程中足部即将与地面接触前减速膝伸、髋屈动作中承受最大的力,在强化它们时必须选用同时包含髋关节与膝关节运动的训练动作。
强化股后肌群的高效训练动作会保证足部处于闭链状态的同时创造膝伸与髋伸。(注意:使用平衡球或板凳进行训练时,身体也处于闭链状态,股后肌群的近端与远端附着点都会参与运动。)
总结
股后肌群跟所有的肌肉一样,都会受重力、反作用力及动量(表示为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的乘积)的影响。仅关注肌肉的向心功能会大幅限制它们离心拉长的能力。现在你已经知道股后肌群是如何在摆腿过程中离心减速髋屈与膝伸动作,且在双脚同时着地的阶段它们实际上是创造膝伸动作的,你能够更好地为你的会员体验运动的益处,同时大幅降低他们股后肌群拉伤的风险。
参考文献
Croisier, J.L. (2004). Factors associatedwith recurring hamstring injuries. Sports Medicine, 34, 10, 681-695.
Neumann, D. (2010). Kinesiology of theMusculoskeletal System: Foundations for Rehabilitation (2nd ed.). St. Louis,Mo.: Elsevier.
Noonan, T. and Garret, W. (1999). Musclestrain inju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Orthopedic Surgeons, 7, 4, 262-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