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一进办公室,小朵就瘫倒在椅子上。
“昨天去健身房练腿,被教练狂虐,感觉两条腿都不是自己的了”
我很好奇, 就随口问了教练给小朵的制定的「臀腿训练方案」:
小朵方案
---------------------------------------
负重深蹲 14RM 4组
---------------------------------------
负重臀桥 25RM 4组
---------------------------------------
负重箭步蹲 30RM 4组
---------------------------------------
反向腿部伸展 30RM 4组
---------------------------------------
考考大家,有人知道方案里的「RM」是什么意思吗?
“我知道,我知道”!
立刻有聪明的妞儿会跳出来说,RM,就是 Running man的缩写吧?
对不起,你真的错了,在健身圈,RM的意思可不是跑男···如果你想去健身房,入圈,不知道什么是 RM~~
就好比你混饭圈,不知道打 call 和抠脚是什么意思,那就尴尬了~~
>
什么是 RM?
RM是健身术语,英文Repetition Maximum的缩写,意思是在一定的负荷下,做一个动作的最多次数。
拿小朵方案里的「负重深蹲」举例好了。
小朵深蹲负荷是50公斤(两边各20公斤杠铃片,杆重10公斤),做这个动作一组最多14个,就是负重深蹲就是14RM。
RM基本不单独使用,前面会接一个数字。
>
小朵和教练「负重深蹲」同样都是14RM,意思是一样的吗?
不一样。差别在负重上。
刚才说了,小朵深蹲负重是50公斤,但教练不一样,毕竟人家是教练,又是男的,重量肯定要提升,假设是100公斤吧啊,如果教练最多也能做14个,巧了,他们的负重深蹲都是14RM。
>
如何确定自己的 RM?
① 做到力竭
继续说小朵的负重深蹲,按照50公斤的重量,她原本可以做16个,做到14个时主动停止了,这个重量并不能算14RM,因为RM数值必须是你练到力竭的重量。
这就是为什么去健身房练力量最好找个教练,人都有惰性,自己很难练到力竭,有教练在旁边,你实在做不起来了,教练可以辅助一下。
实在做不起来了才算力竭。
>
② 动作要标准
如果小朵做了11次已经力竭了,却没有放下重量,而是借助各种惯性和甩动强迫又做了3次“不标准”的重复,后来不标准的3次不能算入RM范围。
>
③ 一次性完成
还是那个重量,小朵做负重深蹲14次到力竭,于是放下重量,调整呼吸十几秒之后又拿起这个重量补上2个,她惊喜的说进步了,达到了16RM。
后来补上的2个不能算入RM范围,哪怕这2次动作你做得很标准。
这个重量依然只能算是她的14RM。因为RM数据必须是一次性完成的,中间没有放下重量间歇的过程。
>
知道自己RM有什么卵用?
首先可以提升逼格。你去健身房,或者和健友交流,人家说的都是“黑话”,你不懂,就会被鄙视。
其次,有氧运动的计量单位是时间,比如说跑步,跑步时间越长,燃脂效果越好。力量训练的计量单位是 RM,不同的 RM运动效果不一样。
1-3RM:主要以肌肉的爆发力训练的效果为主,同时也能增加块头。
4-6RM:主要以增加肌肉量的肌肥大训练效果为主,能够有效增加实际尺寸与围度。
8-12RM:强化肌肉结构,增进肌肉外观的力度感与成熟度。
12-15RM:强化肌肉外观的分离度与刻画肌肉线条。
15RM以上:主要以肌耐力的训练成果为主,但能有效增进肌肉线条与清晰度。
说人话就是,想练肌肉,就大重量,少次数,8-12RM以下;想减脂塑形,就小重量,多次数,15RM以上。
如果你经常去健身房,会发现大多数人做动作,都是8-12RM,他们的目的都是长肌肉。
>
怎样换算自己的 RM?
先看下面的图表:
重复次数 %1RM
1 100%
2 95%
3 93%
4 90%
5 87%
6 85%
7 83%
8 80%
9 77%
10 75%
11 70%
12 67%
15 65%
还是用小朵来解释。
先确定自己的1RM是多少。很简单,1RM就是一个动作做一次就力竭,大家都看过举重吧?举重举到青筋暴露,精疲力竭,这就是一个标准的1RM。
小朵目前负重深蹲的重量是50公斤,14RM,也就是这个重量,这个动作,她可以一次性重复14次,对应的是最后一行15次那个,大概是1RM 的65%,那小朵的1RM 就是:50公斤除以65%,等于76.9公斤。
如果她目前想增肌,做8RM,76.9 乘以80%,就要用61.5公斤的重量了。
数学不好的小伙伴儿,你们看懂了吗?
如果你还是看不懂,我还有一个好办法:多看几遍~~
对了,小朵每次做14RM,你们说她是在增肌呢,还是减脂塑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