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个人会有“生活节奏”、音乐家会有“演出节奏”、运动员有“比赛节奏”,理所当然的每个健身者也都应该拥有一个自己的“训练节奏”。
可往往事与愿违,绝大多数的健身爱好者是缺乏“节奏”亦或是还未掌握“节奏”的。
>
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适合自己的“训练节奏”,这些节奏可能涵盖这些细节:
动作节奏
▼
这是最普遍发生的一个问题,泛滥程度至少达到95%。
除非,是预先设定好冲击大重量,而不得不施加的借力。任何动作,从开始的第一次到几乎最后一次,你的动作速度,身体位置等都应该是前后近乎一致的。
以杠铃平板卧推为例,在动作的最初阶段,向上推的速度普遍较快(向心阶段)下放速度还在控制范围内,可随着次数的深入,向上推的艰难程度愈发显现,向心阶段变得困难无比,感觉每向上移动一公分都是一个新的黏滞点。与之对应的,下放阶段简直是到了不堪入目的程度(和自由落体相似),完全没有了离心的控制,靠杆子和身体触碰引发的牵张反射来继续完成向心阶段。同时,伴随的是早已松懈的肩胛骨和早已不对称的肘关节和躯干的打开角度……
这种错误,多由内心希望尽快推完前几个,以便能完成更多的次数,和似乎挑战了比上一次更大的负重。但实际上,整个的动作被切割的支离破碎。
有些人会反驳我说,我想要锻炼的部位确实在生长啊!
这一点无可厚非,肌肉的生长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给它施加新的刺激。而你的所谓方法就是不断增加负重。试问,你能无休止的增加负重吗?150公斤——180公斤——220公斤?你终究会遇到漫长的瓶颈期而止步不前。
可以很负责任地说,你增加的这些负重,有很大一部分都依赖于辅助肌群的帮忙。
如果,你能放下所谓的“虚荣心”,严格地把一个你能以同样的速率和节奏来完成控制和收缩的动作去完成做组训练,你的收益会让你感到惊讶。
>
呼吸节奏
▼
中大强度的训练,对心肺的要求不会低。如何在越接近疲劳和力竭时确保每一次重复动作时都采用同一种呼吸节奏太重要了。
有些人在动作开始阶段,还能有板有眼的控制好呼吸节奏,但随着次数的深入,越接近力竭,与动作的节奏乱了几乎是同时发生,呼吸变得匆忙紊乱,甚至直接变成憋气,导致满脸通红且动作彻底变形。
要保持呼吸节奏,你就得确保每一次呼吸都和动作的需要及身体状态配合。
三种比较常用的呼吸方式
常规方法:离心阶段吸气,向心阶段吐气。
瓦式呼吸法:较常见在做大负重深蹲时采用。深吸一口气,憋住气,将气沉到腹部,增加腹内压,能暂时促进核心的稳定性。
间歇呼吸(暂且这么命名吧):这个常见于接近力竭时,呼吸变得急促,无法在离心和向心阶段完成充分的吸气和吐气。索性在动作时憋气,完成一个后在起始位置完成一个完整的呼吸,再重复动作。
呼吸的节奏和动作的节奏,几乎是唇亡齿寒般相互依存,高质量的训练,离不开这两者。
>
整体节奏
▼
这点可能比较抽象,大致离不开训练计划和场地拥挤状况。
如果你事先抽出时间编排好训练计划和动作,那你在练时就会相对游刃有余,只需按部就班的去做。不会因为在糖原耗尽、脑缺氧时还在纠结接下去做什么动作而延长无畏的休息时间造成训练的效率下降。
有些场地较小却人满为患,这势必会对你使用器械的连贯性造成很大的困扰,这需要你提前有个大致的预判,以便你能把整个训练计划更顺畅的完成。
>
以上都是多年来对于“训练节奏”的一些小小的经验总结。都是些比较微小的细节,但最终脱颖而出的,往往是那些把点点滴滴都做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