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赤脚跑步者不太可能受伤并且跑得更快!这说法是真的?还是利益相关者对关于赤脚跑步科学研究的解读以偏概全的结果?
2010年,一份出自哈佛大学,关于“赤脚跑步和穿跑鞋跑步对足部着地模式的影响”的研究指出:赤脚跑步比穿软垫跑鞋跑步产生的冲击力更小。
当时,该研究文章率先发表在《自然》杂志上,其研究人员在文章内指出:与穿鞋的跑者相比,不穿鞋的跑者更容易形成前脚掌拓球部着地,或者中足着地的跑步模式,而穿鞋的跑者往往容易脚跟着地。
前脚掌着地或者中足着地,可以避免脚后跟重复遭受如此强烈的冲击力(足部落地时产生的冲击力,足有体重的2-3倍),从而减轻髋关节、膝关节、小腿跟腱等组织遭受如此强大的冲击力。
该研究一经报道,迅速传播开来,随后被当时的很多主流媒体如“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跑步者世界”以及其他一些媒体平台争相发表。一时之间,“赤脚跑步”的说法火爆起来。
然而,如果想证明“赤脚跑步者不太可能受伤并且跑得更快”,仍需要更多的依据。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包括美国运动医学会和美国足病医学会在内的许多专家一致认为,更多关于赤脚跑步的好处和风险,仍需要依靠更多更深入的科学研究来证明。
但为什么赤足跑步还是会被如此多的跑者争相模仿呢?
这可能是因为赤脚跑步还是有较多的潜在好处,在加上一些赤脚跑的成功例子,所以赤脚跑一度成为潮流。
赤脚跑步的益处:
可以加强锻炼足部肌肉、肌腱和韧带;
没有鞋跟护着,使得拉伸和强化锻炼跟腱和小腿肌肉的效果更佳,从而减少小腿拉伤、跟腱炎等跑步损伤;
更有助于跑者形成前脚掌着地的跑步模式,从而让足弓充分发挥天然减震器的作用减轻下肢受到的冲击力;
通过刺激足部、脚踝腿部和臀部的小肌肉,促进改善身体的平衡和本体感觉。
虽然赤脚跑的效果可能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神乎其技,但是赤脚跑确实可以给跑者带来一定的益处。
同时,如果你想尝试赤脚跑步,也不能忽略赤脚跑步的潜在风险:
没有了鞋子的缓冲,赤脚跑产生的冲击力不容小觑,开始赤脚跑时,你需要缓慢的适应阶段。
跑道上的玻璃、钉子、石头等尖锐物可能会戳伤足底,另外,在冬天雪地赤脚跑可能有冻伤风险。
因为大多数人的足底都是比较柔软的,没有了鞋子的保护,在刚开始赤脚跑时可能会增加了足底筋膜炎的风险。
由于缺少了跑鞋的缓冲,跑步对脚部产生的冲击力会导致肌肉的过度疲劳,例如跟腱炎和小腿拉伤。
刚开始赤脚跑的前几周,足底与地面直接摩擦易形成水泡,直到脚底长出老茧。
综上所述,赤脚跑步对跑者来说有好处也有弊端,但如果要说赤脚跑者不太可能受伤且跑得更快,可能会有点夸大其词。
而且要注意,如果是已经有足底筋膜炎、跟腱炎、扁平足、拇趾囊肿或槌趾等情况的跑者,不建议进行赤脚跑,否则有加重疼痛的风险。
所以,如果想练习赤脚跑步,建议先咨询足病医生,并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赤脚跑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