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经常在文章里提到跨步,说起来也没特别解释过到底什么是跨步。那跨步究竟是个什么鬼?因为有些小白经常问过,所以索性写一下,老司机们可以不用看了。
跨步大家不应该陌生,我们日常走路其实就是一种很典型的跨步。
如果有点蒙圈的话,请站起身来走两步……
或者脑补/回忆一下军训时踢正步的场景:
>
踢正步虽然有点极端,不过毕竟还算是走路的一种,上图这些小同学的动作就很清楚地展现了跨步的场面,而且是集体跨步,动作很整齐,看着很帅气。
从上图中直接能出个小结论:所谓跨步,指的就是前脚的落地点在身体重心(臀部中间)的前方,即称为跨步。
很意外是不是?
原来我们每天跨步无数次。
再问大家一个问题:
咱们走路是哪个地方先着地?
没想过这事儿?
不清楚的话站起来再走几步。或者看看上图,脑补一下下一瞬间(落地时)前脚哪个地方会先着地呢?
答案应该不会有什么争议:脚后跟先着地。
归纳一下因果关系:跨步→脚跟着地。
同样的,如果跑步时不出现跨步(即落地点在重心下方),必然是前脚掌先着地。
有些同学会质疑,难道在跨步时就没有可能是前脚掌先着地吗?
当然有可能,不过那不是正常状态。例如下面酱紫的:
>
上图这种就是落地点在身体重心前面,但同时又是前脚掌着地的,因为其脚刻意下压前掌(术语叫跖屈,相反的动作叫背屈,就是脚尖上翘了)。
嗯,张力十足吧?线条还十分优美,挺好的艺术表现。不过平常走路、跑步时亲们可不要模仿哦。
跑步时的跨步现象多了去了,比如下面这种轻微的:
>
赛道上这样的稍夸张的:
>
跑步时的跨步表现出来就是脚后跟先着地。脚后跟先着地有什么问题已经有很多很多很多文章在讨论,不过有些亲们估计还是很晕乎,因为不同文章的说法可能非常不一致。
我们这儿再总结一下,跨步(脚后跟先着地)会导致:
1、会额外增加跑步的触地时间
2、有明显的刹车效应
3、关节锁死,落地的冲击力会由关节承担
4、会构成剪应力,引起骨折
>
后脚跟先着地(跨步)的人占跑步者人数的80%~85%。根据ACSM(美国运动医学会)的数据,官方承认的统计表明,每年受伤的跑步者比率也是同一个数字——85%,这一点不是开玩笑。这只是一个惊人的巧合吗?很不幸,并非巧合。
所以,亲们如果想避免受伤,治本的唯一办法只能是矫正自己的跑姿技术。请记住以下几个技术要点:
1、控制好落地点
2、不要刻意迈步(增加步幅)使得自己跨步
3、前脚掌着地只是落地点正确的(在重心下方)的结果,无需刻意
最后:最伤身的跑姿就是下图左边的实例,跨步+直膝:
>
跑步姿势是可以矫正过来的,如上图右就是跑姿训练当天即得到的结果。
想跑步不受伤,请先从调整自己跑步当中的跨步开始:
不要主动向前顶膝盖
不要主动向前迈小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