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专业中长跑领域中,教练员们往往强调有氧是根本,速度是关键。那么,速度训练对马拉松成绩的提高到底有多少影响?
这个问题经常引起许多跑友的争议。然而在讨论之前,跑友们可能需要先问问自己,你对速度的理解正确吗?
什么是速度?
包括反应速度、动作速度和移动速度:
1、反应速度是指人体对各种信号刺激(比如发令枪)的快速应答能力;
2、动作速度指人体某一部分快速完成动作的能力,表现为某一技术动作中的击打、蹬伸速度等,还包括连续完成某个重复动作的频率(比如跑步的步频);
3、移动速度指人体在特定方向上的位移速度,体育运动中,通常以人体通过固定距离所用的时间来表示,如男子100米跑10秒,以及马拉松跑友们常说的“配速x分xx秒/公里”等。
中长跑速度能力主要体现在最大移动速度,也就是跑步的最大速度。以这个最大速度的跑动过程中,以无氧磷酸原代谢为主。
无氧磷酸原的供能时间不会超过6-8秒,所以最大速度或绝对速度的维持时间一般不会超过20秒。所以说200米以内(最好为60米)的短跑成绩才是速度能力的主要表现。
有跑友认为马拉松运动员的速度能力是5000米、10000米水平,其实严格地讲这并不是纯粹的、真正的速度能力,而是一种有氧、无氧综合能力的表现(因为5000米比赛中有氧供能已经占到80%以上),或者称为马拉松的“相对速度基础”更为合理。
>
速度训练的重要性
大部分长跑巨星的最后冲刺能力都相当强。
例如:2015年北京世锦赛男子10000米冠军法拉赫的最后1000米只用了2分19秒;现男子5000米、10000米世界纪录保持者贝克勒在巅峰时期,最后400米往往能跑进53秒。
顶尖运动员不仅冲刺强劲,而且全程平均速度也很惊人,比如男子马拉松历史前5位成绩都接近2小时03分,平均配速每公里2分54秒。
男子半马世界纪录是塔德塞保持的58分23秒,平均每公里2分46秒,相当于1500米国家二级运动员的速度。
一般来说,中长跑项目越是世界大赛,速度能力好的运动员越占优势。因为世界大赛往往没有安排领跑员,并且选手之间始终不愿领跑,经常会出现前程大家都慢慢跑、留着体力拼最后一圈的场面,以及中途的变速非常多。
这样的结果:一是总成绩不会太好(里约奥运会男子1500米冠军成绩3分50秒,只有一级运动员水平),二是偶然性较大,一些有氧能力水平高、但绝对速度较弱运动员(特别是亚洲运动员)往往会输掉比赛,而有氧能力实力相对较弱,但绝对速度较强的运动员容易“爆冷”夺冠。例如:里约奥运会男子1500米冠军美国人森特罗维兹。
>
速度能力对业余跑友同样重要
其实,提高速度能力的意义还远远不在于速度本身:
1、发展最大速度,开发“速度储备”
中长跑需要一定的“速度储备”,使得运动员有足够的能力应对较快的跑动速度,并有足够的能力在比赛中作出战术调整、适应对手加速以及最终靠冲刺取得胜利等。
2、发展技术动作
通过速度训练后,运动员的速度能力得以提高,身体爆发力、力量都会有提升,技术动作的协调性、直线性、向前性、经济性都会有所改善。比如:蹬伸更有力,收缩更快,更有力量,而且技术更轻松、跑步效率更高等。
>
速度训练的方法和要点
提高速度能力有两种基本途径:一是力量训练,通过增长力量来提高速度能力。例如:负重半蹲起、轻负荷快速卧推、提拉橡皮筋、蛙跳等;另一种就是反复进行直接的速度练习。
与跑步动作要求一致的动作速度训练有:高频率的小步跑、高抬腿、后蹬跑等。移动速度的训练一般为:60米冲刺跑x8次,120米加速跑x6次,200米间歇跑x4等。
发展最大速度能力,每一组训练的时间不宜过长,应该以无氧磷酸原代谢(而不是无氧糖酵解代谢)为主要功能途径。最大限度的磷酸原代谢只能维持6-8秒,一般地讲,速度训练每一组应控制在30秒以内,强度以85%—95%为宜(最大速度能力的85%-95%,但是强度一般大于最大摄氧率的100%),组间休息充分恢复,重复次数不宜过多(速度训练主要保证质量而不是数量,这点和有氧训练不同)。最好在非重点课次的有氧训练后进行,效果更好。
>
速度能力是耐力基础上的“点睛之笔”
而且,在长跑训练中特别要防止片面发展最大速度,也就是说不能完全依靠发展速度训练来代替有氧训练、混氧训练和无氧训练。
道理很简单,在一场中长跑比赛中,你首先要有足够强的专项能力(比如一般耐力和速度耐力),才能保证你在比赛中“跟到底”,才能有机会和对手拼一下最后100米冲刺。否则,专项能力太差,比赛进行一半就被拖垮,也就没有机会靠最后冲刺速度来超越。
其次,速度耐力,也就是保持高速度的能力,往往比单纯的速度重要得多。比如一个男子10000米长跑运动员,百米成绩12秒提高到11秒5,其实意义不是很大。但是如果原来他以每百米15秒的速度只能维持800米、现在能维持1200米,那么可谓意义重大,也可能让他在比赛中飞跃一个层次。
这种速度耐力的提高,主要是无氧和有氧代谢能力提高的结果,但最大速度能力却不一定有大的提高。
所以,业余马拉松跑友的训练中,速度训练应该像力量训练一样,属于一种专项训练中的“辅助训练”的内容。真正的训练主体,永远还是坚持大量的有氧训练以及根据自身运动能力的提高,逐渐增加混合氧和无氧训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