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跑手如果坚持自己的训练最终都会面对一个问题「 瓶颈位 」,订立好课表之后一节训练都不能错过,而且每一次训练都倾尽全力,但仍然苦无进步,甚至煺步,检视过你的训练设计休憩训练比例合适,加上没有出现过度训练的症状,训练强度与个人成绩一直无法突破,此时你要考虑自己是否已经进入了瓶颈位,想要突破更上一层楼,可能就几点需要注意了。
说得玄一点心理素质对于能否冲破瓶颈位起了重要一环,你愿意走出现在训练的舒适圈,放弃与伙伴一起训练的机会,面对成绩更进一步下滑的风险吗?当你想要进步,就必需要有所牺牲,然后行动上,身体上作出配合及调整,最终你会得到昇华,所以面对瓶颈位重新审视自己往往是开始的第一步。
那行动上需要如何改变呢?
先看看自己的训练课表是否过于单一,每次都是跑同样的路线及公里数,训练时的运动强度不变,甚至是与同一班伙伴练习,多年来受同一名教练指导,这些因素都和你的训练课表有莫大关係。
早前我们编辑部就有撰写一篇「单一性训练疲劳」的文章,内容大致讲述训练课表过于单一,人是一种适应外在刺激的动物,当身体完全适应刺激后,这个训练课表就只有保持运动表现的效果,想要进步只有加强训练强度及加入不同的训练方式,如果你课表中只有长课或长课佔极大比例时,你应该加入些微短途中距离间歇训练,反之亦然,如果更科学化地说,最好设立一个周期化训练课表,每个阶段都进行前后测,检测训练强度是否合适,确保训练是有目的性及有效性。
重新审视自己的训练计划
审视自己跑步技术是否完善
跑龄愈长的跑手对自己的跑步技术就愈有信心,确实,这种跑手的技术几乎都已经定形,而忽略了其实跑步技术会因为身体状态需要不断调整跑步步态,先不论你推崇那一种跑姿,单单体重改变就有充足理由改变自己的跑步技术,腾空时间长短,着地一刻提拉要变得多快,都与你身体变化息息相关。
另一个需要改善跑步技术的原因,是因为身体本身具有可怕的习惯性,在训练的过程中自以为动作正确,但由于肌肉失衡,生活姿势不当,曾经受伤等等,有时动作会不自觉地走样改变,但因为变化不大,身体难以察觉,所以定时利用客观方式检视自己的跑姿,可能有助于你突破瓶颈位,同时远离运动伤害。
科学化动作分析
尝试放下原有训练项目,进行交替训练法
交替训练法经常用于运动员赛季后,这种休息方法特别流行于欧美的职业运动员身上,目的是希望运动员在高压比赛过后,利用非自己专项的运动作为放松身心的手段,而且透过交替运动可以保持运动员体能水平,所以运动员多数在交替训练时期进行长距离的有氧运动,或者团体运动。
那作为一个跑步运动员面对瓶颈位时,不妨为自己安排一个合适的交替训练,放松心情之余亦可以维持体态水平,而且进行交替训练可以弥补专项训练中缺少锻练的肌肉,降低原有运动的肌肉重复单一性,达到放松肌肉同时增加肌肉间协调的功能,所以遇到瓶颈位时可以考虑暂时放低跑步,进行骑单车或是游泳,也许再回到跑道上你会别有一番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