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30年来我国青少年营养和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青少年部分体能素质指标却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其中肥胖、视力不良比例居高不下。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该如何行动?
“儿童青少年每日应进行至少累计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和增强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动。”2018年1月由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牵头,联合上海体育学院、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指南制作与评价中心合作制作完成的国内首部《中国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指南》正式发布。指南颇有针对性地指出,身体活动有益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认知发展和学业成绩提高。
每天应该进行多长时间身体活动?
指南对中国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也有明确的推荐:儿童青少年每日应该进行累计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和增强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动。
注:身体活动强度通常以代谢当量(MET)作为基本测量单位,1MET为安静坐位休息时的能量消耗率,约定值为每千克体重每分钟消耗3.5ml氧气。
事实上,中高儿童青少年目前的身体活动水平远未达到这一推荐的要求。
在2016年的“全国中小学生体育健身效果调研”中,对全国32个省市,近100000名中小学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中高强度运动时间和屏幕暴露时间不容乐观。对于非专业人员,可以采取脉搏测量或者主观运动强度等级(RPE)量表对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强度进行评估。
脉搏测量:正常人的脉搏和心率是一致的。运动结束即刻计数10秒桡动脉或颈动脉脉搏。根据公式计算不同年龄的最大心率百分比=运动结束后即刻心率/(220-年龄)*100%。
RPE量表是身体活动中通过自我感觉评价界定运动强度的常用方法。
>
“中国版”指南充分参考国际28个指南意见后,推荐儿童青少年每天应进行至少累计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包括每周至少3天的高强度身体活动和增强肌肉力量、骨骼健康的抗阻活动。指南还专门强调久坐行为问题,专家解释,即使达到每天推荐的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量,如每天仍有较长时间久坐行为,仍会对健康产生不利影响。为此指南特别建议,儿童青少年每日屏幕时间应限制在2小时内,减少持续久坐行为,课间休息时应进行适当的活动。
为此,指南特别指出身体活动对学生学业成绩和身心健康的作用,希望能够改变公众“身体活动和学业成绩难以两全”的误区,提醒学生和家长,牺牲身体活动时间去争取多1个小时的作业时间,不仅牺牲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其学习成绩并不能起到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