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编就来和大家说一说如何恰当地安排离心收缩时间,让我们用“小重量”练出“大块头”。
不少健身爱好者喜欢模仿大神们的训练动作,以为动作的选取是成败的关键。实际上,动作的花样种类虽然繁多,但它们的原理都是一致的,就是使锻炼的目标肌肉的肌纤维收缩,而影响收缩效率高低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点是训练节奏。
什么是训练节奏?
通常来说,我们在完成一个健身动作时,要经历4个阶段:向心收缩(向心作用),动作顶点(顶峰收缩),离心收缩(离心作用)、动作底点,你在一个动作中完成各个阶段的时间和速度,就是训练节奏;训练节奏决定了你在运动中所受的张力时间的总和。
例如,你选用60公斤杠铃硬拉,重复10次,杠铃下落1秒拉起1秒的节奏(节奏型:1010),跟下落3秒拉起1秒的节奏(节奏型:3010)是完全不同的,前者的张力时间只有20秒,后者则有40秒,那么,后者对你的肌肉增长更有帮助。
>
这种通过改变动作的速度能够改变力学张力(影响肌肉增长的因素之一)的大小,尤其在肌肉被缓慢拉长的离心阶段表现最为明显,掌握好离心阶段的收缩就意味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何恰当的安排离心收缩的时间
先介绍几个相关名词,在《肌力与体能训练》书籍中:
肌肉向心作用(Concentric Muscle Action) :肌肉收缩力量大于外在负荷的阻抗力量时,肌肉缩短,肌肉产生的力量大于外在负荷伸展肌腱的力量。
在一个动作中,肌纤维缩短的阶段称作是向心收缩阶段。比如说,杠铃弯举的向上阶段、坐姿高位下拉的向下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肌纤维从原始的长度克服器械带来的阻力进行收缩。
>
顶峰收缩:
所谓顶峰收缩就是当肌肉从伸展到收缩至最后的“顶点”位置时,此时肌纤维收缩至最短,肌肉处于完全收缩的状态,保持此刻肌纤维的收缩情况片刻,有利于进一步让肌肉更快的充血,获得更深层的刺激,这个阶段被称作是顶峰收缩。
>
肌肉离心作用(Eccentric Muscle Action) :肌肉收缩力量小于外在负荷的阻抗力量,肌肉被拉长,此时肌肉产生的力量小于外在负荷伸展肌腱的力量。
在一个动作中,肌纤维被拉长的阶段称作是离心收缩阶段。比如说,杠铃弯举的向下阶段、坐姿高位下拉的向上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肌纤维由被收缩至最短缓慢变回原来的长度,这个阶段是刺激肌纤维的关键阶段。
>
例如:将杠铃举起的是向心收缩,制动着缓慢放下的是离心收缩。用更容易理解的话说,就是让肌肉作为发动机工作的是向心收缩,让肌肉作为制动器工作的是离心收缩。
由于离心收缩发力模式的特点,当你在进行力量训练,离心运动比普通的向心运动(也就是举起来那一下)能爆发更大的力量,一般能多50%,也就是肌肉的收缩进入到离心阶段时,肌肉能够提供给你更多力量,具体感受而言,当你在卧推或者硬拉是,你会发现离心阶段你的发力更为轻松平顺,这允许你选择负荷更大的力量训练。
需注意的是,由于离心收缩阶段对肌纤维的刺激较大,因此在运动之前,务必保证对目标肌肉进行充分的热身。
>
在负重训练中,最基本的原则就是向心收缩时速度要快,而离心收缩时速度要慢。这是因为,训练效果是由肌纤维的使用量决定的。如果使用大量的肌纤维,速度就会变快,而如果将负荷集中在少量肌纤维上,速度就会变慢。也就是说,在快速地将负荷抬起时,是肌肉全体在充分发挥力量。因此,以不使用反作用力且流畅地举起为前提条件,尽可能加快速度会更好。
当然,如果是80%1RM左右的负荷,虽说是快速地举起,但速度也是有限的。
>
将负荷放下时,放慢速度并不会使用大量的肌纤维。但下降速度快会造成接近于完全放松的状态,形成与自由落体一样的加速运动,这样会降低训练效果。而为了防止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变快,一直保持匀速下降是非常重要的。为此,一定要很好地对下降速度进行制动。
在用70%~80%1RM的负荷时,应该是大约1秒的时间抬起,3秒的时间放下的节奏比较合理。
采取了这种训练方法,你会感觉到在离心收缩过程中,目标肌肉会更有泵感。
>
如果你从训练开始,就坚持使用延长离心收缩的方式,完成标准次数,将会为你打下非常坚实的力量基础,你会更懂得“肌肉的感觉“,这样你就会用“小重量”练出“大块头”,离”肌肉男“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