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结论
训练计划围绕训练目的制定,包含训练、饮食(含补剂)和休息等,具有分阶段实施和针对性强的特点,并应根据计划使用者的身体变化与适应情况进行调整。
减脂或增肌,调整饮食都是第一位的。特别是减肥者,调整饮食是紧急且重要的,在做好饮食调整的基础上,请对号入座:
初期减肥者、健身者(运动1-2个月或更长,但尚未形成运动习惯),仅有氧可以,稍加器械辅助更好;安排建议:热身-有氧-器械(非必选)-拉伸;
非初期减肥者、健身者,安排建议:热身-器械-有氧-拉伸。
>
一、初期减肥者
(一)建议:纯有氧或先有氧。
明确一个逻辑
减肥调整饮食是首要步骤 紧急且重要
只调整饮食可以降重
调整饮食加有氧 效率更高
调整饮食加有氧加器械训练 效果高且可塑型
不调整饮食只运动
效果不大、无用、甚至起到反作用都是有可能的
>
(二)建议理由
1、运动回归
中国的男性肥胖人数为4320万人,女性肥胖人数为4640万人,高居全球第一(《全球40年大数据分析显示中国肥胖人数居首》腾讯健康 2017年4月18日)。多数人虽然看起来不胖却有个大肚子,体脂率、内脏脂肪超标,没有运动习惯,对于初期减肥、运动者来说,需要大约1-2个月才能养成较为规律的运动习惯,这是一个“运动回归”的过程,“运动回归”详见《回归减肥本质:正常的饮食和正常的运动水平》。
2、养成运动习惯
至少隔一天一次进行30-40分钟有氧,强度达到最大心率的60%-70%。
没有运动习惯的人,在运动初期其身体的激素分泌、代谢和意志力等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如果上述运动频率无法保证,则“初期”时间将被拉长。最初1-2个月放弃的大有人在,还有人像看书一样,一直反复在看第一章,始终无法养成运动习惯,就在“初期”阶段停滞了。
>
3、心理
“纸上得来终觉浅”,知识落实到实践层面才有用,人是知识的实践者,实践不考虑人的心理因素,是有所偏颇的。
就运动而言,多数人对运动是接纳的,但对健身房却是抵触的,老赵没有将自己定位在科普,而只是个聊健身的,最多算个分享者,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可以参与到塑身中来,同时告诉还在观望的朋友,塑身的门槛其实不高,难度和花费都不高。
我知道“先器械再有氧更有效”的理论,可让一个刚有运动苗头的减肥者,一说减肥就进健身房,马上开始器械训练,是存在一定难度的,而且一上来就谈杠铃、哑铃、器械、组数、间歇、心率、收缩、肌肉起止点、代谢、分泌,这容易把人整懵,会望而却步。
老赵最胖的时候200多斤,实践塑身的过程中与多名200斤以上的朋友交流过,大家根本不想呆在人多的地方,就更别说健身房了,受不了那些眼光甚至冷嘲热讽,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换位思考和感同身受,没胖过、没经历过的人无法体会那种内心的挣扎,“等我稍微瘦点再......”是老赵听到最多的话,我懂得这种感受,因为我经历过。
>
4、动起来再说
初期动起来比怎么动更重要,只进行有氧或者大部分时间进行有氧,少部分时间熟悉器械,为以后加入器械训练做好准备,是三七开还是二八开,都行。
不用纠结早晨空腹运动是不是效果好、起床几分钟后喝水有助于加快代谢、什么运动服好穿这些细节问题,想的多做的少是通病,健身这件事儿边做边学,远比学明白了再做效率高。
二、非初期减肥者、器械训练者
(一)先热身(约10-15分钟):器械训练热身较有氧训练热身更具有针对性,器械训练的热身应围绕当日的训练部位进行;
(二)器械训练(约50-90分钟):一个部位安排4-6个动作、每个动作安排4-6组、每组安排8-12个;
(三)有氧(约30-40分钟):器械训练的同时,不要放弃有氧,对于减脂、维持体脂有很大作用,增肌期根据自身情况安排;
(四)拉伸(约10-15分钟):有针对性的就当日训练部位进行拉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