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有金刚狼那样的自愈能力可多碉堡啊?想想看,如果受伤的危险可以不再存在呢?如果扭伤,拉伤肌肉过紧只是小说的产物,那在超级英雄漫画里肯定最常见。如果“痛苦”和“收获”并非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呢?
>
在漫威宇宙里受伤可能是小事一桩。 好吧,我现在要告诉你,小兄弟: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好吧,在你讨厌我之前,请再听一句。我十分了解一个家伙在做引体向上时受伤的可能性 (或者在举重时,跑步时,跳跃时,甚至压马路时) 但事实上你开汽车,生孩子,哪怕清理车库,都有可能受伤 你在吃甘蓝菜的时候都可能噎着。 但这是否意味着你就不要做这些事了? 虽然如此,但我仍坚信不健身的你会伤的格外重。毫无违和感,对吧? 我们总是媒体们恐惧战术的受害者,甚至{或者说特别是}在健身这个行业 一点没错,小伙伴儿们: 大多数唯利是图的从事健身行业的家伙根本没想让你好好健身! 这就是为啥种种器械 (例如健腹设备) 总在孤立训练你本就设计好用来协同作战的肌肉! 或者为什么跑步机和固定脚踏车被设计成一种造成“啊我竭力训练啦”这类幻觉的产品 (记得健身房的脂肪燃烧区吗?) 然而什么都不会发生。 这就是健身房总收新会员却不会越来越拥挤的原因,如果让大家都练成了,他们干不下去了!他们最理想的是你交钱,再喂你堆‘营养’,紧接着走好不送,“谢谢你的配合,后会无期。” 真正的问题在于人们对恐惧的反应。下雪时,新闻上会说出门多穿点裹成个面包,免得被冻成老冰棍(相反的是当外面烈日炎炎时,新闻上会讲关于烈日会带来同样的威胁) 真是丢人啊! 最终,还是你决定选择什么,奋发图强,或者怂在“安全区”。真实情况是,你在进行自重训练时身体受伤的概率极低。我也知道马航的事,但飞机仍是最安全的出行方式。骑自行车摔个嘴啃泥是可能的,但难道从此那就不要再骑车了? 不要痛恨不利条件,去感激他。 没错,多歇一天甚至一周都是极好的。但你实在没必要拿把计算尺子过分精确的测量你的计划。训练过于猛烈或者频繁也没必要担心。 凭借身体的感觉去判断,用生活和经验去掌控! 直白点,大腿伤了去练胳臂啊。倾听自己身体的声音,相信我,它的智慧超乎想象。 我们偶尔都要养伤,我从不否认这种事。只要恢复在进程中,就要耐心。即使我有时候会觉得自己是超人钢铁之躯{特别是年轻时}但其实全是错觉。当伤情出现,我就要让步了。老老实实歇着吧——我又在普及常识了。 事实上,我应经进行体操训练超过25年了, 可除了轻微拉伤和割伤 (大多是像在脑袋重击单杠这类因麻痹大意造成的小伤)没有严重伤病。 肌腱炎算是其中最惨痛的了,这可比广大病痛患者的情况乐观得多。 如果我们确实受伤了,又不是金刚狼,那就把精力集中在你所体验的伤情上。谨小慎微的对待每一个时刻,耳听六路眼观八方。把这些经历视作历练,它不仅有益于将来的训练,对你生活的都将带来多方面积极影响。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现在喊出我的口号:每个人都应经过历练! 作者: Danny Kavadlo:国际自重健身大师,自重健身二十余年,PCC大师级教练,经典畅销书《囚徒健身》系列模特,并著有多本健身畅销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