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很多业余健身爱好者而言,如果把身体部位或者形象的追求列个排名,腹肌、马甲线,无疑会稳居第一位。
在刚开始健身的头几年,我也是这么想的。
2012年时,我还是个体重近90kg的大胖子,刚开始健身时,学健美韦德法则那一套,严格控制饮食,花大量时间练习腹肌、肩这些部位,现在电脑里还保存了那时候我各种花样虐腹肌的照片和动图:
>
>
在严格的饮食控制下,大约两年时间,我降到70kg,有了下面这个体形,可能有的读者觉得还不错:
达到这个状态以后,我觉得太单薄了,还想变的更强壮一些,但是我在这个状态停滞了一年,除了每次练完肌肉充血带给我一些“变大”的虚假安慰之外,没有任何进步,体重不变,肌肉不长,力量也上不去,这让我一度不想继续练下去了。 一直到我放弃了对低体脂的追求,增加了饮食中的热量和营养供给,于是我的体形变得更饱满,力量成绩也增长的很快。 与此同时,我所在的健身房,还有一位常年保持8%体脂的形体大神,但几年过去了,他还是当初的体重,当初的体脂,几乎没有任何变化。 当然,如果你获得了满意的腹肌线条以后,认为这已经足够,只需要保持就可以,那么这种方法也没有错。 但如果希望能继续有一些变化,也许你该适度放松一些对体脂率的严苛追求? 凸显腹肌线条最重要的因素一定是足够低的体脂率,无论你的腹肌有多么发达,如果盖上一层厚厚的脂肪,它的线条也不会被看见。 而低体脂率依赖于严格的饮食控制,确切地说是低热量饮食。 但相反地,增肌需要充足的热量供给盈余,当你处于低热量饮食时,肌肉是很难得到增长的, 并不是说低热量饮食时,只要保证高蛋白,肌肉就能增长,不是这样的,你还需要摄入高碳水,以及一部分的脂肪。 这与你肌肉增长的原料,体内激素水平的波动,都息息相关,后续的推文里有机会我再详细展开说。 也就是说,如果你一方面希望保持清晰的腹肌,一方面又想增长更多的肌肉,这是一个互相矛盾且很难调和的目标。 所以即使是职业健美健体运动员,也会分非赛季期——摄入尽可能多的热量增加肌肉(同时也会增加一部分脂肪)以及非赛季期——通过饮食控制等手段脱脂脱水,尽可能凸显肌肉线条。 当我改变了思路以后,这两年我的体重增长到80kg:>
>
如果有需要的话,再走一段减脂期,即使把我体重减到75kg,与最开始的70kg时的体形,也是完全不同的状态。
当然,现在是冬天,很适合用来增长力量和体重,如果要减,也是等明年夏天穿T恤时再减吧。
心机boy:)
PS:特别指出一点:8块腹肌相比正常的体脂范围,并不意味着它代表着更“健康”,低体脂本身可能是一种非自然的,不符合生理规律的状态。
在目前的体脂率下,我的睡眠、精力、抵抗力都要强于低体脂时,请读者注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