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体位面图,三个面的意思,下文会有描述,大略明白一下指的是什么
个人认为该动作的意义:
1)促使下肢各关节在正确的排列下,发展出平衡稳定的功能性力量,有积极的康复意义。
2)平衡身体左右两侧的肌肉不均衡,减少双边偏差,可作为双侧传统训练动作的补充训练,提高全面运动表现。
3)通过身体角度与负重道具的适当调整,对于臀部肌肥大有非常大的意义。
4)修复身体在执行双侧动作时,由于关节功能不足而代偿所导致的慢性疼痛(下背部、膝盖)。
介绍
RFESS和单腿深蹲、分腿箭步蹲的差异与相同点
相同点:
在矢状面(身体前后平面)都有关节的屈伸运动(蹲起下落),同时由于单脚模式使得身体更不稳定,需要身体额状面与水平面更多的稳定性(对抗向左向右倾倒;对抗向左向右转)
不同点:
RFESS相较于箭步蹲来说,对单侧下肢的刺激更大(RFESS85%;箭步蹲75%)
尽管这个动作一开始很难掌握(比较深蹲而言),但是可以通过不同的变式去增减难度,从而使得身体逐渐能够掌握它。如果你想练习单腿深蹲的话,也可以先以RFESS作为铺垫,它能帮助你建立一定的单腿力量与稳定基础。
REFESS不仅适用于单侧下肢最大力量的测试,也可以使用不同的次数去练习,同时由于RFESS对下肢的稳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可以放入你的核心训练计划中,让你可以更好地完成传统双侧动作(深蹲硬拉)。
(在任何双侧动作中,尤其是接近一个自己无法控制的重量时,身体会出现左右的不平衡。这是由于你左右两侧身体单侧的力量不平衡导致,这种不平衡是永远客观存在的,在力量训练中,会在你疲劳时出现,影响你的进步,甚至导致受伤。因此单侧的下蹲动作RFESS可以非常好地作为传统双侧力量训练的辅助训练,这个话题在以往的文章中有提到过)
鉴于几乎所有体育运动的动作特点,如加速、减速、变相、冲刺、跳跃等都是需要人体下肢复合关节,在一定压力下产生力量,并且向身体远端(上方)传导,可见REFSS对于增强身体运动功能方面的收益是非常高的,尤其是通过对髋关节功能的强化,使全身运动系统(包括正确的膝盖、足部姿势)更加稳定强健(髋关节也就是屁股,人体的中心,串联上下肢功能)
>
箭步蹲
>
单腿深蹲
涉及的肌肉
矢状面:臀大肌、膕绳肌、股四头肌
额状面:臀中肌、臀小肌、阔筋膜张肌(用于防止身体侧倾与旋转)
水平面:髋部负责外旋与内旋的肌群(主要通过稳定支撑侧髋关节,使其保持一定外旋角度,同时稳定后侧髋关节,使其保持一定内旋角度,这两方面防止身体左右旋转)
同时较不稳定的接触面(单脚),会激活足底稳定肌群(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腓骨长短肌),以及维持躯干稳定的腹斜肌以和竖脊肌群
(这种稳定性的刺激需求,对于因丧失足底稳定而受伤的训练者,有康复意义)
训练技巧详解
1)支撑脚脚趾与后脚支撑平台的距离大约是一条腿的长度,并在前支撑腿脚趾的位置在地上做一个记号。(原文是髂嵴与地面的高度,近似腿长吧,可以自行调整至舒服的位置)如果距离过长可能会导致身体过度前倾,不利于杠铃负重于颈后的单腿蹲形式(颈后的负重模式需要脊柱尽可能直立)。
2)先在无负重的前提下进行动作练习,确保动作过程中,膝盖朝向脚尖且足底稳定(足踝详细内容可见上一篇文章)脚尖的方向指向前方。(前方具体是哪里?无论是Mike boyle的功能性训练还是本文都没有指出,个人多年的实践经验与观察得出,向前并且稍微向内一点点。正确朝向的肌肉感觉,是整个下肢腿部、臀部360度都会发力。如果没有这一点向内的话,大腿内侧的肌群将不会被激活,但是过度向内可能造成膝内扣)
3)后腿支撑平台的高度范围推荐可从15cm到与膝同高的范围
4)如果使用较大负荷的杠铃放置于颈后执行动作,需要有保护人员在身体两侧以及后侧,哑铃就不太需要,可以直接放地上。
5)动作开始应该先手持、肩扛负重前后分腿站在支撑平台前面,把前脚放在指定的标记地点,转移重心至前脚,然后稳定地把后脚抬高放在平台上。
6)后脚与支撑平台的接触位置,应该在脚背或者脚背与脚趾连接处,不要用脚底支撑,否则会增加稳定性,从而降低动作难度。
7)前后脚的左右宽距大约与髋关节同宽即可。
8)维持整个动作过程中躯干的挺直,尽量不要俯身(个人解读:如果是杠铃在颈后的负重模式,确实需要如此,就和颈后深蹲一样。但是如果用哑铃放在体侧作为负重的话,适当的俯身增加髋屈角度,可以增加身体后侧链的参与,尤其对于臀部的刺激非常大)
9)将重心保持在前脚足底中部或者靠近脚根(个人解读:切忌不要完全在脚根,因为重心如果在脚根的话,容易给后腿过多压力,而此时后腿处于一个不合适的发力环境。除此之外,稍微偏向脚根,配合适当的俯身幅度,类似于单腿硬拉,有利臀部的刺激)
10)注意从侧面观察,哑铃或者杠铃在动作过程中应该要直上直下(可以叫别人帮忙看,或者自己手机录像)
进阶动作与变式
自重的地面箭步蹲
>
侧重大腿前侧
>
侧重臀部(忽略哑铃)
用悬挂装置进行辅助完成RFESS
>
依靠上肢轻微借力完成动作(注意看头部的姿势与整个后背的姿势)
自重RFESS
>史密斯RPESS
>
史密斯机空杆的稳定负重轨道可以减少身体的稳定需求,降低动作难度。(配合略微俯身的角度,对于臀部的刺激非常大)
用哑铃/壶铃放置于身体体侧进行负重
>
姑且用鲍爷这本书的封面作例子,没看过的可以看一看。动作过程中需要对哑铃的有稳定的垂直轨迹控制
(个人解读:实际上在Mike boyle的训练体系中,会先进行哑铃的胸前负重,直至最重,再换成双边负重。胸前单边负重无疑会更佳稳定一些,但是要注意做的时候哑铃全程贴紧胸口,意思就是身体尽可能不要俯身,否则哑铃便会离开身体。在个人长期自我实践与教学实践中发现,直接做双侧负重也是可行的)
杠铃颈后负重的RFESS
>
可以有很高的负重潜力,但是由于负重的重心变高,使得身体维持姿势的难度增加,脊柱各个角度的扭矩也增加,因此动作难度大大增加,需要有保护者在旁边。
RFESS变式
用于增强下肢稳定性:
>
将后脚放在悬挂绳上进行RFESS,最大程度减少后腿发力,对单腿的稳定性提出极高的要求
用于改善肌肉不平衡与双边偏差,优化单、双侧动作:
>
如果右脚是支撑脚,那用左手进行单边负重,会对右边髋部外展肌群以及身体单侧核心提出更高的要求。
(个人解读:可以看作是膝关节内扣、足弓塌陷无力、躯干旋转等一系列代偿动作的整体解决思路,因为这些所有的问题是综合影响身体姿势的,那就应该用综合的动作去解决,而不是只是孤立地进行拉伸某一边紧张的肌肉,并且只做一些双侧训练)
常见错误
1)前腿膝盖没有朝向正确的脚尖位置
>
(个人解读:这个现象的本质其实是足底稳定不足,髋关节周围肌力不平衡,可解决的训练层面上的策略,可以是上文提到的单边负载的变式)
2)身体过度前倾,支撑脚脚背没有放平
>
(与上篇文章一样,在颈后负重模式的动作中,无论是单腿还是双腿,最好保持脊柱尽量垂直于水平面,减少俯身角度,而如果是自重、哑铃体侧甚至是史密斯负重形式的RPESS,在稳定控制的原则下,可以适当俯身,增加臀部刺激)
3)支撑平台的高度不能太高
具体情况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膝盖的高度比较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