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过年过节,
少不了各种饭局,
所以吃撑也就成了常事。
医院里消化不良的病人多了,
药店里健胃消食片也卖脱销了,
体重秤上的数字也看涨了,
皮带的扣子也一粒一粒后退了…
吃多、吃撑这种事情,
大概很多人都经历过。
撑到直不起腰,
喘不过气,扶墙而出…
那么,这种“撑”,
到底会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呢?
吃撑胃会变大?节食胃会缩小?
春节吃撑了怎么办?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扒一扒,
“春节撑”的那些迷思和解药。
1
吃撑=胃变大?
我们的胃,是一个肌性器官,
像是由好几层肌肉构成的一个“房子”,
胃壁最内层是各种胃腺体细胞,
能够分泌胃酸、蛋白酶原及一些胃肠激素;
胃壁里的几层平滑肌之间存在肌间神经丛,
一直在周期性地进行放电冲动,
维持胃壁的收缩,
使胃在平时处于一种轻度收缩的状态。
胃容量是指胃囊扩张后,
能容纳食物的量。
当我们进食的时候,
胃的容积会变大,
为容纳食物做好准备,
同时胃内腺体分泌增加,
排空延迟,蠕动增强,
使食物在胃里充分和胃液混合,
形成食糜,一定程度上消化蛋白质,
为下一步在肠道的吸收做好准备。
当食物排空后,
胃又会恢复原来的形态。
所以说,某一顿吃得很撑,
胃囊只是被暂时撑大,
等胃里的食物消化以后,
胃就会恢复到原来空腹时的大小,
胃容量也跟之前一样。
一般来说,成年人完全空腹的时候,
胃容量约有50—100毫升;
正常吃饱饭之后,
胃容量约有1000—1500毫升,
最大容量可达2000-4000毫升。
2
节食能缩小胃容量?
同样的道理,某一顿吃得很少,
胃容量也不会发生变化。
那为什么有的人真的会越吃食量越大,
有的人刻意节食后真的就越吃越少了呢?
一个人一顿饭吃多少能饱,
和我们的胃肠道、饱食和饥饿中枢,
以及大脑皮质之间的神经调节有关。
吃东西的多少并不能代表胃容量。
判断吃饱了的不是胃,而是大脑,
如果长期都保持较少进食量,
那么就算你只吃一点,
大脑也会提醒你:我吃饱了!
所以,如果你通过节食感觉食量变少了,
并不是因为胃容量变小了。
不管是经常吃撑或者饿肚子,
都不会把胃容量撑大或者减小。
因为胃的形态,
本来就会因为是否有食物、有多少食物,
而不断变化,
我们的胃就像是一个气球,
具有非常良好的伸缩能力。
3
那么长期吃撑/饿肚子会怎样?
长期饥饿,
缺乏食物的刺激,
会导致胃酸分泌不足,
影响食物的消化。
长期饥饿,缺乏食物的刺激,
胆汁长期滞留胆囊不排出,
时间长了容易引发胆结石。
如果经常狂吃到撑的话,
胃壁反复被拉伸到极致之后,
就会变得松弛,
胃蠕动力就会衰退,
进而影响正常的消化机能。
在短时间内暴食,
容易造成急性胃扩张,
使胃极度膨胀、破裂,
短时间内出现脱水、电解质丢失,
严重时还会导致死亡。
4
吃撑、吃多了怎么办?
当然,平时总免不了偶尔吃撑吃多一下,
怎么办呢?
下面“三要四不要”来拯救你!
不要负罪感很重
不要讨厌自己
你可能也知道,有一种人,
他们在独处、焦虑、沮丧的情况下暴食,
然后在罪恶感的驱使下,
利用利尿剂、泻药、
呕吐等方式排出吃掉的食物。
他们仿佛找到了一条捷径:
既可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又可以严格控制体重。
然而实际上,
催吐从来没有想象中那样美好。
催吐时胃液腐蚀食道和牙齿,
造成沙哑嗓和牙齿腐蚀,
反复催吐让消化系统受创;
催吐时导致体内电解质失衡,
严重者可导致身亡;
还会出现闭经、咬肌过度发达等等…
不要玩命运动
前一天吃多了,
第二天吭哧吭哧跑步机上出汗2小时?
运动量过多、运动强度过大,
效果不仅不如短时高效的运动,
还有可能让身体恢复不过来,
出现抵抗力下降、运动损伤等一系列问题。
特别是对于本来就没有运动习惯的人来说,
突然大量运动更是风险不小。
武汉一姑娘夜跑后,发现尿液变成了酱油色。经检查,她血液中的肌酸激酶高达3.6万多,是正常指标的200倍,同时肌酐也严重超标,确诊为运动性横纹肌溶解症、急性肾功能衰竭。
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的建议,
一般正常健康成年人,
建议运动频率是每周3-5天。
每天的运动量推荐是30-60分钟。
不要吃什么“神奇”的减肥药
吃多了,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
不行,我要吃点减肥药。
于是乎,坊间就冒出了很多这种“消化梅”、
“肠清茶”之类的产品。
他们的共同点就是,
让你腹泻、拉肚子。
以上是市面上常见的几种减肥茶的配料。
你一定也发现了番泻叶、决明子等字眼,
这些东西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致泻能力很强。
说白了,就是泻药。
通过排泄来造成体重的降低,
而这部分体重,大部分都是水分,
停用后,体重立马恢复。
长期使用还会造成依赖性,
造成不喝减肥茶就拉不出的困境。
此外,大剂量服用还可导致尿潴留、
长期刺激胃肠道,
还会带来病变的风险。
不要节食
节食的初期,
你的体重可能的确是降低了,
但你的身体却变得更容易饥饿,
处于想要吃得更多、
更容易长胖的模式。
脑肠肽(刺激饥饿感)升高,
瘦素(促进机体减少摄食)降低,
身体就会开始急剧积聚脂肪,
逼迫你多吃食物、
吃高热量食物,尽可能快地长胖。
国外有一项研究表明,
在跟踪调查了节食者5年后,
即使他们一开始都曾通过节食减了21.1公斤,
但最后都不可避免地复胖了,
而且比节食前还重了3.6公斤。
要尽快回归日常饮食正轨
只要尽快回到日常饮食正轨,
体重就会慢慢有所下降。
比起前面那些“作妖”方法,
要靠谱安全有效得多。
如果实在等不及的想要快点瘦下来,
那你可以选择在吃多后的几天里,
把每顿饭量都减少那么一点点,
比如,少吃几口米饭,
烧菜时候少放一些油,
晚饭少吃一些主食。
这样也能适当加快恢复的速度。
但是切记不要过火,
否则会适得其反。
要好好睡!
研究显示,
睡眠少的人群会比睡眠充足的人群,
平均多摄入385大卡的热量,
相当于多吃掉了一份麦香鸡汉堡...
除了摄入热量更多外,睡眠少的人群,
也会更倾向于吃脂肪含量更高的食物。
要多喝水!
水是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物质,
缺水会使代谢变慢,热量更难消耗。
成年人大概每天要喝8杯水(1.5—1.7L)。
体内缺水还会让你混淆饥饿感和口渴感。
很多时候人们觉得自己饿了,
很有可能是因为体内缺水所致。
当想要吃东西的时候,先喝一杯水,
等上10~15分钟,
这样就能判断出是口渴还是真的饿了。
要动起来
哪怕一点点都有用
5分钟的运动有用吗?
一项犹他大学2013年的研究显示,
即使是短时间内的运动,
效果也可以比得上10分钟以上的运动。
时间更短的运动可以更有强度,
让我们的心肺系统得到挑战。
所以,不要小看5分钟的一次训练,
至少你可以确定的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