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多久没在同学群说话了?
MAX的微信有4个同学群
小学、初中、高中、大学
基本上都很尴尬
翻开大学同学群
上一次有人发消息是去年2月
让我们给她妹妹在社区的
“小舞蹈精灵”比赛投个票
而小学群则是三年以前
问有没有人要办健身卡
按理说,过年老同学聚会顺理成章,但现在就连同学聚会都变成了比较尴尬的东西。
王哥:小学同学聚会最没意思,十多年不见,干什么行当的都有。
我想跟他们聊聊工作家庭,他们就一直聊上礼拜去那个KTV遇到砍人的事情,从而回忆起当年打群架的事件,弄得从没参与过的我不知道该说“卧槽”还是“牛逼”。
老陆:前一阵网上不是流行“把手机交上去,谁摸谁结账”嘛,上次聚会班长也提议了,他现在是某国企的小干部,聚会上依然要“每个人讲两句”,能大大方方说出这么尬的话我一直佩服,但那次他提议,结果就有个男生忽然说“别了吧”,很快大家都说“别了吧”。
那次聚会散的很早,理由是很多人多说手机没电了。
红姐:那天聚会,一个高中同学非要我电话,说以前就挺喜欢我,我跟他喝了一杯,说:别留了,留了以后呢?你想想以后?他当时就不吭声了。
现在去同学聚会,闷头喝酒成了最简单的事儿——东北人的那句“不废话了,都在酒里”,是很大的洞察和智慧。
说什么呢?比起攀比,更害怕的是尬聊。
正如《大家》中的精辟总结:
每年发起组织同学会的就是那么几个人,年复一年,同学会筛掉了飞得过于高的、走得过于远的、混得过于惨的、性格过于强的……剩下一伙彼此过得差不多、活在同一坐标系里的同学。
每年固定约见相互确认“原来你过得还是这个样儿”,便可继续相亲相爱,同时安心地继续过自己或许是主流或许是随大流的人生。
吹过的牛逼
曾以为对抗世界的友谊
都似乎随着时间被冲淡了
有人说:这是人情淡薄
MAX实名反对
一个人行走是生命的常态
现代的人的“没有时间”
不是说真的没有空闲
而是精神压力大,需要“一个人静静”
来调整状态
我们不是不需要朋友、不想念家人
只是有些时间
更想一个人做会儿自己
就像动画电影《秒速五厘米》一样:
我们都有理由相信:当时的感情是真的、后来剩下的感情也是真的,只是真正的感情,并不一定需要语言来填充。
没有人规定我们要用哪种特定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对某段感情的重视程度。
退群,也不表示我们否认从前的感情,只是想换一种省事儿的方式纪念——我想念你了,就会给你一个人打电话、见面,在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里说真心实意的话,流发自肺腑的泪,告后会有期的别,而不是愣愣地端着酒杯,听对方讲完不疼不痒的话。
其实,现代人感情的淡薄,很大原因就是因为:工作。不觉得吗?
现代社会最伟大的发明就是工作,明明挣不了几个钱,却让人们心甘情愿把自己困在里面,无非想在社会资源上分一杯羹。
你走进超市看一看,人类的物质早就极大丰富,这个城市的食物卖不完放到过期,甚至要销毁掉,却不能分给另一个城市有需要的人。
这应该算是一个问题,但作为一个成年人,如果向人这样发问,人家肯定觉得你神经病。既然超市的东西不免费,我们就要工作赚钱,沟通感情的时间就会变少。
巨大的生活池,就像我们的同学群。
我们不是不爱生活,只是当我们近距离面对生活时,就很难再说出“爱”。可惜的是,生活没法“退群”,无论里面是发垃圾话还是红包,都要吵你、都要你担着。
幸好的是,还有一些美好会留下来。那些零星的细碎的,想起来就温暖的那些回忆。
——
真的不需要纠结
“不在同学群还算朋友吗?”
“好久不联络还算朋友吗?”
希望你每次去跟同学聚会
每次在同学群里讲话
都是因为太喜欢这一伙人
这样单纯的原因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