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虽说大型器械不是刚需,但也不乏需要器械的健身课程。考虑到大型器械的数量问题,这类课程往往以用户轮流循环、交叉训练的方式展开。
当然,还有以特定器械为主题的训练课,比如HG蹦床课 :
在国内,也有单次付费团体课程为主的健身机构。
根据场地、设备、训练目标,设计课程;
....
有问题就解决、能力不足就去练,
用你的专业水平、人格魅力,感染用户吧!
01. 上述的例子,揭示了一个结论:比起动辄要花费数千购买年卡才能开始的健身体验,人们愿意单次消费、持续复购、甚至主动充值会员,直至出现估值超十亿的健身企业,用健康的财务流水征服资本市场。无需猜测健身房里的团课室是否也有变革的可能,
可能性,早已摆在你我面前。
02. 市场上许多优秀教练的带课能力,是溢出的。如果进行合理的定价、长期的统计,你会发现这部分教练,光是用户冲着教练重复购买所产生的收入,就超出了他们的课时收入。这意味着什么?请细想一下。在和许多健身房经营者的接触中,我们发现不止一次团体教练被高薪挖走,而原经营者却还在考虑他/她何以值如此高价。
03.
如果一家健身房里拥有单次收费、对外开放的团体课室,配合恰当的运营与推广策略,它在周边知名度将位于顶点:毕竟在动辄两三千起步的健身环境里,它的起步门槛更低。而市面上60%的用户都是健身小白,在花两三千购置年卡之前,何不去先去体验体验?
其二,别忘了用户既然愿意付费,它将有余力去找到更好的健身课程;即使是同样的健身课程,它也有余力去请来更好的老师;隔壁健身房“免费团操课”是始终无法和它比拼课程质量、健身内容的。
去武馆找老师傅来教咏春,找到马拉松大神、找到跑酷训练师..无论如何,在这家健身房三公里内,最动心的一群人会是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