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最美好的东西就那么几样,都无法用金钱来购买,这其中就包括了健康。而获得健康最好的办法,到目前为止只有运动健身最靠谱,但也最容易让人放弃。在开始准备健身前,有几件事必须弄明白,才可能脱颖而出成为健身的成功者。
资料: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国民体质监测公报中的数据推算,目前中国经常参加跑步(每周至少2次,每次30分钟以上)的人数约为1600万。此外,2018年中国健身房会员数接近1000万,按经验数据活跃会员(每周至少到健身房运动三次及以上)占比20%计算,这部分健身人数约为200万。如果不考虑重叠的部分,只要能长期坚持运动健身的人就是健身的成功者了,这部分总人数约为1800万。而根据公开的报道,中国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多达5.5亿。可见,参与运动健身的人数虽多,但失败者是大多数。
第1件事:想健身应抛开一切,先动起来再说!
许多人不是败在了健身的路上,而是败在了健身之前。没有时间,天太冷了,得买一双像样的运动鞋,没有搭档......还没有开始健身,已经在思考一大堆问题,结果这些问题都成了障碍,根本还没有开始就放弃了。最好的办法是,抛开一切先动起来。不是想跑步减肥吗?那今天就抽空去跑个1000米,快也好,慢也好,先跑下来再说。如此,健身就算开始了,好过坐在家里想一千个永远也想不出答案的问题,那些问题都可以在你健身开始后慢慢找到解决的办法。
第2件事:想清楚你为什么健身?
也就是健身的目的是什么,必须明确,而且要具体化。准备减肥?准备花多长时间,体脂率下降多少,腰围减小多少。准备增肌?准备花多久,骨骼肌增长多少,大腿围增长多少。诸如此类,一望可知的量化指标才是可行的健身目标,而不是笼统的减肥或增肌。
也有人说,我也没想减肥或增肌,就是想运动一下保持健康,没有明确的目标。这种情况可以按季节来定一些小目标,比如冬季时,将维持当前的体脂率或腰围作为目标。总之,没有量化的可行目标,容易失去焦点,健身随之失去动力。
第3件事:边学边练
健身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而且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比如跑步。为什么那么多人跑步受伤?因为不知道跑步也有技术要领,也需要相应的运动知识储备,并非抬腿跑就行了,更别说器械众多、技术要领更严格的力量训练了。所以,长期健身者要多学、多储备运动健身知识,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和知识水平,避免受伤、原地徘徊。
第4件事:拥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
健身效果的衡量绝对不是以日或月计算的,而是以年为单位衡量的,而且是一辈子的事。任何健身成果,比如减肥成功,都是一时的,必须长期坚持运动才能保持,没有一劳永逸这回事。
第5件事:不要认为健身必须要有一个搭档
人是社会属性的动物,所以健身时能有一个同样爱运动的朋友相伴似乎更有利于健身。但实际情况是,好的健身搭档可遇不可求。基本规律是,并非先找好健身搭档再去健身,而是先去健身才有可能遇到志趣直投的好搭档。而且告诉各位一个事实,多数成功的健身者都是孤独的,往往需要一个人在节假日时在健身房里撸铁,在黑夜中奔跑。
第6件事:将最难的第一个月坚持下来!
无利不起早,这句话道出人愿为利益而驱动。健身也是这样,如果能早一点看到自己运动带来的身体变化,那么坚持下去就会容易一些。如果是减肥者,在第一个月里每周坚持做三至四次有氧运动,一般都能在当月明显看到或感受到身体的变化,这有利于更好地将健身坚持下去。所以,第一个月,甚至第二个月,无论如何要坚持下来,这样成功的机率就大大提高了。
健身老鸟们的经验之谈是,运动技术、运动装备、运动搭档这些东西,对于新手来说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恰恰是坚持、耐心、目标、方向、毅力、学习这些看似无形的东西,如果能在健身之初就把这几件事搞明白了,那么你就是1800万健身成功者中的一员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