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有个时尚的名词席卷健身圈——功能性训练,于是各类“功能性训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健身房、互联网和书店,甚至被各类健身房包装成了包治百病的高端训练。然而,大多数人对它还是一头雾水,究竟什么是功能性训练呢?今天就请香港体协的功能性导师为您一一道来。
什么是功能性训练?
其实,不用器械的训练不叫功能性训练,那叫徒手训练;专做奇怪动作的不叫功能性训练,那叫瞎练;让你站在平衡球上做深蹲硬拉的也不叫功能性训练,那叫杂技。总的来说,功能性训练是一种教你如何使用力量的训练。和力量训练或体能训练一样,是一套系统的、完整的训练。
什么是功能性
功能比较好理解,比如:人的功能有推,拉,蹲,旋转。那性能是什么呢?举个例子:同样都是车,奥迪和奥拓的,价格为什么不一样?因为性能不一样!同样是人,他为什么是运动员,而我们只能是老百姓!因为性能!我们和运动员的功能是一样。但是田径运动员比你跑得快,举重运动员比你举得重,跳高运动员你跳得高!
可见功能性是相对的。最早的功能性训练是自物理治疗师出于康复目的的训练,目的是使缺乏完整功能能力的病人恢复广义上的功能性。而现在针对普通大众或运动员的功能性训练,针对的更多的是相对狭义上的功能性,也就是提高特定动作质量的功能性。例如下肢的功能性训练(动作包括单腿硬拉、单腿蹲起、弓步跳等)可以帮助举重运动员提高抓举挺举的能力或帮助短跑运动员提高冲刺的能力。在日常的力量训练健身过程中,适当加入功能性训练的辅助能够提高力量,增强三大项水平、减少伤病以及改善体态等等。
功能性训练与传统的力量训练之间的区别
很多人会认为功能性训练没有作用,实际的话功能性训练是非常有效的,传统力量训练一般都是器械健身,那么功能性训练与传统器械训练的区别有哪些?
传统力量训练是把我们身体的肌肉拆分开来锻炼,尽量避开非目标肌肉发力,从而使我们的目标肌肉能够获得更多的刺激。
首先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所用到的动作,例如:走路,奔跑,拿东西,俯身动作等。我们想完成这些动作其实不会只用到我们身体中的某一块或者某几块肌肉,而是更多地募集到了能更容易完成这个动作所需的肌肉。
所以我们在力量训练中选择卧推是为了使胸大肌获得更多的刺激,而我们在生活中去完成一个动作不是为了去强化刺激表面上的某一块或某几块肌肉,而是为了可以更轻松容易地完成这个动作本身。
同样,我们私人教练除了要完成会员增肌和减脂的目之外,也要关注到会员的身体素质的提升和生活中的运动表现的提升,也就是让会员在达成自己目的的同时也能更好地生活,所以我们在私教课程中去安排一些功能性课程是完全有必要的。
其实传统的力量训练和功能性训练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分界点,无外乎是为了达到自己不同的目的选择了不同的训练方法,如果我想增大我胸大肌的围度,选择去做卧推当然是对的。
但我的出发点如果是想提高我出拳的速度,显然单纯的卧推训练是达不到目的的,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单侧的爆发力推的训练来达到目的。所以,训练本身没有对错,只是适不适合。
那么他们之间又有什么联系呢?功能性训练可以看做是一种有目的的训练,增加肌力,围度,肌耐力也是目的的一种,所以说,功能性训练包含了力量训练,而力量训练不包含功能
了解更多关注订阅号:HKSCA健身教练培训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