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 爱奇旅
ID:i-qilv
前几天,无意间看到罗大佑南京演唱会的视频,
64岁的他再次深情演唱《童年》,许多人跟着轻轻哼唱,不知不觉就泪流满面。
听罗大佑的人都老了吧...
时隔36年,这个让李志迷恋、让李宗盛惶恐、让林夕钦佩的男人依然开口即是人生。
原来这首《童年》,从来不是唱给孩子听的,而是给我们的啊...
初闻不知曲中意,听懂已是曲中人,大概就是这种感觉吧。
“20岁的人,怀念童年;40岁的人,怀念青春;60岁的人,怀念壮年;只有那些孩子会缠着别人问:我什么时候长大呀?”
转眼2018已经进入尾声,越到年末,时光的流逝越让人发慌。
当流水带走光阴的故事,不知不觉也到了儿时羡慕年纪,你成为儿时羡慕的人了吗?
“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
当他再次唱起一首首老歌,我们听的又岂止是歌啊,那些旋律里,早就写满了自己的故事。
记得在第19届金曲奖主持人起先介绍周华健的时候说:“接下来有请华语乐坛的大哥级人物——周华健。”
周华健说:“不敢当,每个大哥上面还有一个大哥,掌声有请我的大哥李宗盛。”
李宗盛出来又笑笑说:“我觉得华健说的很对啊,每个大哥上面有一个大大哥,下面有请我的大大大哥罗大佑。”
寥寥几句话便道出了罗大佑在歌坛的地位,
如果说李宗盛是个没怎么年轻过的心理学家,那罗大佑就是一个永远不老的社会学家。
高晓松说,罗大佑在30年前就写出了现在这个时代的所有挽歌。深以为然。
1982年留着一头长发的罗大佑,眼里闪烁着不尽的火光。
他推出了第一张专辑《之乎者也》轰动了整个台湾乐坛,曾经觉得晦涩难懂的词曲,如今细细听来不禁,身上一凛,心头一颤。
他曾在歌里讽刺过的现实如今仍熟悉得令人害怕...
36年后罗大佑与李志合唱,逼哥在他面前竟然紧张得像个好人。
眼睛睁一只 嘴巴呼一呼
耳朵遮一遮 皆大欢喜也
大家都知之 大家都在乎
袖手旁观者 你我是也
他的笔下尽是曼妙诗心,他的歌里唱尽家国情怀,他的主张与思想会穿越了时光的尘埃,汹涌地渗进每个毛孔。
知己一声拜拜远去这都市
要靠伟大同志搞搞新意思
冷暖气候同样影响这都市
但是换季可能靠特异人士
让海风吹拂了五千年
每一滴泪珠仿佛都说出你的尊严
让海潮伴我来保佑你
请别忘记我永远不变黄色的脸
他写尽芸芸众生,道便人世纷纷,悲怆却不戚戚,宏大却又微微,直入灵……
今年已经64岁的罗大佑,更像是一个遥远的身影,一个缥缈的符号,一个江湖大哥的大哥的传说。
或许已经没有多少年轻人听罗大佑了,可当熟悉的旋律响起却又时常惊觉“原来这首歌是他的啊”...
1990年,上映了一部爱情电影,刘德华主演,片名叫《天若有情》, 罗大佑为电影创造了《天若有情》这首歌,由袁凤瑛演唱;BEYOND他们为电影创作并演唱了三首歌,包括黄家驹的《灰色轨迹》。
听到这样的歌声,我们似乎已经感觉到,一个爱情的悲剧已经上演。恰与电影片尾曲相呼应,凄美的故事与伤感的音乐,曾让多少人热泪盈眶。
学医出身的他,就像把自己赤裸裸地陈列在手术台上,一点点剖析自己的感知,往伤口上撒盐。
让滚滚红尘的七情六欲绽放,沁入人心,深刻彻骨。
来易来去难去
数十载的人世游
分易分聚难聚
爱与恨的千古愁
人生是很平常的,男女之间的那种温柔早已写透了,
“如此这般的深情若飘逝转眼成云烟,搞不懂为什么沧海会变成桑田。”
穿过你的黑发的我的手
穿过你的心情的我的眼
如此这般的深情若飘逝转眼成云烟
搞不懂为什么沧海会变成桑田
面对着满世界的“你是我的”这种宣言,罗大佑说:你不属于我,我也不拥有你,姑娘,世上没有人有占有的权利
你不属于我 我也不拥有你
姑娘世上没有人有占有的权利
或许我们分手 就这么不回头
当岁月催人老,跨过一个十年后,罗大佑又说经历世事,依旧待你如初。
轰隆隆的雷雨声在我的窗前
怎么也难忘记你离去的转变
孤单单的身影后寂寥的心情
永远无怨的是我的双眼
这些爱恋里
同样融入了他的家国情怀
比起痴男怨女的纠缠,更喜欢罗大佑这种自尊和坚强,
"所罗门土最富有的时候,所有的财富加起来,其实比不上一朵野地里的百合花。"
就算你留恋开放在水中
娇艳的水仙
别忘了山谷里寂寞的角落里
野百合也有春天
时间匆匆一晃40年过去了,有人说“回忆太多,只能总结了以下六点:
“. . . . . .”
曾经那个被批“长得丑,嗓音难听,唱片白送都没人要。”的年轻人成了光阴的歌者。
2008年他和李宗盛,周华健,张震岳组成纵贯线乐队,面对这个“分开各自牛逼,组合天下第一”乐队,网上却有许多人说,
“这四个人,是不是只有罗大佑差点,毕竟都是上个世纪的人了。”
他曾经不上综艺,不相信网络,没有微博也没有脸书,在演唱会上沙哑着嗓子唱完《握手》,
他笑呵呵地说:“一次握手,要强过上万次微博,因为你是真正在和人接触。”
日出清晨的破晓
能不能照亮那世人的虚渺
刻骨铭心的握手
能不能刹那之间的回报
这个在乐坛纵横捭阖几十年,用音乐批判教育、人文、现实的人似乎真的远去了...
去年接受采访的时候,罗大佑吐出一句:“我30岁时不过才1984年,我们很难真的替现在的年轻人解决一些问题。”
与其说他被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抛弃,不如说是他狠得下心和时代脱节。
“我现在想做一个温柔的老人家,和年轻人说说话。”
为了和自己和解,和所见世间的悲伤不公和解,
他减少喝酒,少抽烟,打太极,做运动,看书,去学习这些他不太懂的高科技,去挤地铁观察每个陌生人。
在专辑《家(III)》的宣传语里罗大佑写道:
蓦然回首,我离家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情……三十年后回了家,我更了解到家的意义。
从孤身一人的潇洒,变成了一家三口,这三段歌,三段人生,最后罗大佑完成了自己。
现在的罗大佑,把生活的重心转移到家庭、女儿身上。
罗大佑说:“Gemma出生这五年,我笑的次数已经远超过她出生前的58年。”
所以被不被这个时代记住,也已经无所谓了吧。
《光阴的故事》里唱到:流水它带走光阴的故事改变了我们,就在那多愁善感而初次回忆的青春。
人生步履不停,青丝转眼白发,光阴改变许多人,听着他的歌长大的我们,也不得不为生活的柴米油盐四处奔波…
但好在纵使成年人的生活像是一场炼狱,某个夜深人静的夜晚,你问他明天真的会更好吗?
他仍眯起眼睛笑呵呵地回答你:一定会的!
专业健身健美公众号,同步美国教程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