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产业的日趋成熟,
使商业健身房如雨后春笋般出现,
然而却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预售活动用力过猛,
会员交了年费,办了年卡,
结果没几天,健身房就关了...关了...了。
我相信,
混迹健身圈的老铁,
或多或少都遭遇过类似的事。
这不是个例,可以说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了,单就小编所在的城市,短时间内就发生多起健身房跑路的事件。
一、单方面闭馆,人间蒸发型
前两天,湖里万达广场内的一家健身房,在无任何提前公示的情况下,单方面宣称闭馆,两千名会员欲哭无泪,损失惨重!
可笑的是,
前一天都还在大力推销年卡和私教课程,
第二天就出现这么戏剧性的一幕。
二、大批续费,强行转会型
一些健身房,在健身旺季的时候大搞促销,续费,之后强行关停健身房,然后一纸文书告知会员,到某地继续锻炼,但是想要退费,没门!
健身的人本身就是优先选择离家或者离公司近的,但突然间强行转会,这就会让很多人只能去离家远的地方锻炼,当然,人家肯定不会乐意。
更让人绝望的是,会员上门沟通,
负责人却避而不见,最终无功而返。
三、快速扩张,携款跑路,欠工资欠房租
健身房快速扩张,以超低价吸入会员,之后毫无征兆消失,携款跑路。但受害的可不止会员一个人,有时候连健身房员工和房东都会遭罪。
四、开的好好的,突然关门大吉
此前,小编亲身经历过一起健身房跑路事件,当时以超低价吸入上千会员,九月份开业,10月份关门大吉,众多会员欲哭无泪。
更可气的是,
负责人为了避免会员维权,
凌晨3点,会员被一一移出群聊。
这波神操作,真的是666!
那是什么原因导致健身房,
频繁出现关门甚至跑路呢?
1.租金变化大场地不稳定
健身房大多都是租用场地,费用高昂,而且稳定性不好。即使签订了合同,仍有很多不可抗力,导致房屋随时可能被房东收回。如果没有稳定的场地,投入的设备和装修都只能打水漂。这是健身房倒闭最主要的原因。
▼
2.员工流动快
健身房中的教练流动性很大,这点恐怕对经营是最为致命的,一旦几个金牌教练从健身房离开,很多会员就会丧失归属感,马上跟着教练去别的地方练。人一走一下感觉店里人气都没有了,也没有什么客人来上课。
▼
更为普遍的是,
消费者往往投诉无门,
最后只能不了了之,自认倒霉。
对于相关部门来说,健身会所频频关门同样让他们头疼:工商部门只能在出现纠纷时介入调解,但苦于无强制措施,无法对经营者产生威慑力;单个会员损失金额不多,很多人嫌麻烦放弃主张权利,给公安部门定性立案带来困难。等真正跑路调查起来又进展缓慢,所以,这似乎成了一个坏的循环。
结合以上的报道,
我们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
更应该擦亮眼睛,从种种前兆判断健身房的好坏。
前兆一:频繁更换名字或者装修
即便是开了一两年的健身房,如果他频繁更换名字或老板,那就要注意了,很有可能下一任老板接手几个月后,就选择跑路,这样的例子不要太多。
前兆二:不合常理的低价
跑路前,健身房一般都会以店庆、节假日、年末酬宾等噱头,大肆低价招揽会员,价格还可以商议。
为了跑路做准备,有些健身房甚至打出500一年,800两年,1000三年等低价噱头,等你入坑之后,再给你玩个失踪,绝对让你气到抓狂又无可奈何。
前兆三:拖欠员工工资
健身房跑路,有些是蓄意诈骗,有些是经营不善,但跑路前会拖欠员工工资,被欠薪的可能是教练、会籍、清洁阿姨、前台等。
所以,在报名前,最好是能从侧面,了解一下该健身房员工工资发放情况,如果工资都发不出,那你就该有所警觉了。
前兆四:没有正规合同或者协议上缺失真实信息。
为了逃避法律追责或消费者维权,准备跑路的健身房一般都会在办理会员资料时,故意缺失一些关键信息。
比如,有些会员在申请表签字的时候,就发现协议上没有任何盖章,关键人信息也采用假名等信息。
以上种种征兆,
遇到了就请有多远躲多远!
小编在此提醒大家,办理健身年卡时,一定要选择口碑好,信誉好的商家。其次,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购买,切勿被一时的低价蒙蔽了双眼,切记一次性购买高额服务而承担过多风险。
最后,不禁想问,
健身房的这种乱象,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