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生一到冬天,
就放慢了运动的脚步。
啤酒炸鸡加火锅,
宅吃宅吃真快活!
当然也有小伙伴,
依然奋战在锻炼第一线。
比如前段时间的阿娇,
为了能在婚礼上穿上心仪的婚纱,
也是拼的一塌糊涂!
虽然跑步卷腹练到想吐,
但依然坚持将动作做完。
图片来源:阿娇微博
很多小伙伴也有同样的毅力,
大冬天仍在健身房拼命运动。
而对于挥汗如雨的小伙伴来说,
运动后最爽的,莫过开上一瓶运动饮料,
确实酣畅淋漓,十分过瘾!
近些年选择运动饮料的人越来越多,
不论健身房还是户外运动,
运动饮料已成为很多人的运动标配。
甚至有人还出现运动饮料“依赖症”,
不管是否运动,都会带上一瓶运动饮料。
所以到底什么是运动饮料?
它真有那么多神奇功效吗?
为啥要喝运动饮料?
运动饮料在我们国家标准定义为“营养素及其含量能适应运动或体力活动人群的生理特点的饮料,即在运动和体力活动中能迅速渗透吸收,补充水分、电解质和能量的饮料。
从上述定义我们也能看出,
运动饮料主要功能是
补充运动所需的水、电解质和能量。
为什么我们在运动中,
需要补充上述物质呢?
补充水分的重要性
水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组成成分,
约占人体比重的70%左右。
运动中大量出汗,会流失大量水分。
而人体对缺水的感觉并不灵敏,
如果不能及时补充水分,
甚至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下降、
代谢紊乱等现象。
图片来源:pixabay.com
而运动中饮水建议少量多次。
在运动开始前,建议补充少量水分,
运动中每隔15-20分钟,
补充100-200cc的水分。
补充能量的重要性
糖是人体主要能源物质。
肌肉运动的能量来自肌糖原的消耗,
若运动中大量消耗而没有及时补充,
容易出现肌肉乏力抽筋,
甚至运动能力下降的现象。
图片来源:hellorf.com
而且大脑主要的供能也来自血糖,
血糖下降会减弱大脑对运动的调节能力,
产生疲劳感。
运动饮料中,添加了人体易吸收的
葡糖糖、蔗糖和低聚糖,
确保运动过程中的能量供给。
补充电解质的重要性
人在运动中,新陈代谢加速,
体内水分和电解质会大量流失。
而汗液中的主要电解质成分是钠、钾,
还有少量的镁、钙和微量元素。
钠、钾、钙和镁是维持神经信息传导和
肌肉收缩的必需元素。
因此,补充适量电解质对人体具有重要作用。
图片来源:pexles.com
万能的运动饮料?
既然运动饮料富含的电解质和糖,
对人体如此重要。
是否所有运动人群,
甚至不运动的人也应该喝运动饮料呢?
运动饮料能提升运动表现吗?
相信很多人种草运动饮料,
是因为饮料广告中场景往往是:
颓废无力的小哥,喝下一口饮料,
顿时运动力疯狂爆表!
所以运动饮料真的
能带来更好的运动表现吗?
伦敦奥运会期间,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调查了
1035 个运动饮料的网站页面,
发现有431 个网站页面、105 种运动饮料产品
都宣称可以提高运动员成绩,
对这些运动饮料荟萃分析后发现,
运动饮料提高比赛成绩的证据并不充分。
图片来源:pixabay.com
甚至有学者表示,
运动员每日三餐的营养膳食,
足够补充训练和比赛中电解质和能量损耗。
多喝运动饮料是否有利身体健康?
运动饮料原本是针对
运动人群而设计的饮品,
但现在越来越多的非运动人群
也开始大量饮用,
甚至将次视为一种潮流。
有研究表明:1/4的美国父母认为
运动饮料对孩子是健康饮品。
图片来源:pixabay.com
对于非运动人群是否也需要
定期补充运动饮料吗?
并非如此!
运动饮料的设计初衷是为了
补充运动中能量和电解质的消耗。
而对于无大量消耗的普通人群来说,
多余的糖分和电解质反而显得不友好。
图片来源:hellorf.com
研究人员指出,一瓶500 毫升的运动饮料,
约含12-60克糖。
一位60 公斤的成年人,
喝完一瓶500ml 的佳得乐后,
需要运动消耗的时间分别为,
慢走40min、快走26min、慢跑15min。
所以吭哧吭哧在跑步机上奋战的你,
随手喝下的2瓶运动饮料,
很可能超过运动所消耗的能量。
对于减脂期的你,
相信内心是绝望的!
对于非运动人群,喝运动饮料,
意味着摄入更多的糖分和能量,
很可能会引起
肥胖、糖尿病、龋齿、痛风等健康问题。
图片来源:unsplash.com
而且运动饮料中的电解质钠,
也会带来一些健康问题。
根据我国标准规定,
运动饮料中钠含量一般在50-1200 mg/L 之间。
经常喝运动饮料的人,尤其是非运动人群,
容易摄入过多的钠,
而摄入过多的钠则会增加
高血压、中风、心血管疾病、
胃癌、骨质疏松等疾病的风险。
运动饮料,喝还是不喝?
运动饮料并非必需品!
在一般强度的运动中,
体内流失的电解质只占小部分,
体内的存储会自动释放到血液中,
维持电解质平衡,
完全不必饮用运动饮料,
补充普通白开即可。
对于没有运动习惯的小伙伴。
更不建议作为日常饮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