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总是练不好,8个伤身的健身方式,看看你有没有中招?
1. 饿着运动
饥饿的肚子中血糖供应不足,训练时会头晕,呕酸水,突然乏力,相当危险。运动前30-45分钟摄入一些复合型碳水或者水果等,提供适当的糖分,避免上述问题。
2. 吃饱了锻炼
有些人反而吃饱了就去锻炼,此时肠胃处于充血状态,而锻炼时血液补充至肌群,肠道缺少血液的流动,减弱了蠕动的强度,使得消化不良,还易造成阑尾炎。
3. 爱装B
有些人总爱在女生面前瞎晃悠,瞎练,想让别人觉得他很专业,很强壮。他们使用超出自身能力的器械,承担着巨大的受伤风险,反而让人觉得光锻炼没脑子。在他人眼中,只有按计划训练,有规律的进步才是健身的魅力之处。
4. 拒绝热身
热身一次需要花费10-20分钟,有很多人都为了省时间,将热身抛诸脑后,后果就是容易拉伤,肌肉泵感不足。当热身充分时,肌肉温度上升,关节灵活性加大,受伤率下降,力量和耐力上升。
5. 运动中不补水
运动过程是伴随着水分的流失的,当水分流失严重,容易抽筋和乏力。如果一次性喝多,胃部会迅速膨胀,难以坚持下去。
当运动时,每完成一个动作或者一组就可以利用短短的时间补充水分,让身体电解质达到平衡,提高运动能力。
6. 运动结束就洗澡
运动过后身体毛细血孔张大,洗冷水,皮肤温度会迅速下降,引起血管收缩,细菌乘虚而入导致感冒,风寒等;洗热水,身体排热不畅,导致汗液无法排除,将废物存留在体内,容易生病。正确的方法应该等训练藕30分钟-60分钟后再进行沐浴。
7. 周末突发性训练
工作日懒如猪,周末猛如虎是大多数人的现状,这就好比机器在长时间不运动下,突然运作,只会造成机器损坏,运转不畅。应当适当计划,起码隔天一练。
8. 运动后大鱼大肉
运动过后身体需要吸收营养,但不可大鱼大肉,暴饮暴食。肠道在运动后处于休息状态,这样只会造成负担,应当缓慢进食,慢慢恢复吸收能力。
关注公众号:全球健身号,教新手如何科学制定健身计划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