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力量练习中,深蹲是一个复合的、全身性的动作,可以帮助训练到大腿、臀部以及大腿后侧肌肉。深蹲也被认为是增长腿部和臀部力量和围度,以及增强核心力量必不可少的动作。
在深蹲动作中会有不同的深度。这里提一点的是正确的深蹲至少是要平行的,平行位置以下的深蹲才被称为深蹲,而平行位置之上的只能称之为浅蹲。
需要注意的是让每个人深蹲到同一位置是不正确的,也是不理想的。那么每个人应该蹲多深?
这和不同人种的骨盆结构差异有关,这也就造就了部分民族天生就是举重好手。例如东欧人(右侧)髋部插座深度较小,这样的结构可以蹲得更低。
此外另外一个与此相关的问题就是“屁股眨眼”,这是我们比较常见判断可以蹲多深的方法。
什么是屁股眨眼?
屁股眨眼也被成为骨盆翻转,是深蹲动作中相当典型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当你蹲的越低的情况下。
当我们蹲至臀部低于膝关节后,臀部出现向下一沉的情况,从骨盆前倾变成了骨盆后倾。因其从侧面看很像眨眼的动作,所以被称为屁股眨眼。
这个动作可能会对腰椎施加较大的压力,从而导致伤病的出现。
为什么会出现屁股眨眼?如何解决?
很多人可能会以为是肌力的问题,但其实不然。如果是肌力不足的问题,那么在下蹲时你的膝盖会向内倾斜,为了能让你的身体更容易起身。真正的原因如下——
- 后侧链条柔韧性/活动性问题
当你进行深蹲时,股后肌会慢慢变短同时腿后肌肉被拉长了。而当腿部后侧肌肉过于紧绷时,就会导致在下蹲时不能被拉长,从而导致腰椎的弯曲来帮助完成动作。
这就是身体的代偿机制。简单来说,由于腿后肌已经无法再被拉长,但是你要继续下蹲,这时候只能依靠腰椎弯曲来进行代偿,导致出现屁股眨眼的问题。
见图中蓝线,由于无法再拉长,最终导致骨盆后倾
其问题原因在于腿后侧链活动性的问题,建议通过静态伸展以及放松来进行改善。
- 踝关节活动性问题
深蹲时,我们需要大约15-20度的踝关节背屈。如果我们下蹲且脚踝被锁定时,身体只能通过向前倾斜以及后倾盆骨来进行补偿。
穿着深蹲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这个问题,因为它改变了身体的重心并且允许膝盖向前移动的幅度。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更类似贴了“创可贴”,并不是长久之计。
更为关键的是,平时针对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的拉伸与放松,同时配合泡沫轴对筋膜进行放松。此外,还需要加强对于踝关节的训练。
- 呼吸方式问题
深蹲时建议采用瓦氏呼吸,特别是再较大重量——下蹲前吸气,全蹲过程憋气,起身后呼气。
其好处在于,可以增加胸内压。一方面可以辅助稳定脊柱,稳定核心;另一方面可以对抗盆骨翻转,有助于稳定动作。
需要注意的是,初练习瓦氏呼吸时建议使用轻重量多次练习掌握后,再进行大重量的深蹲动作。
对于大多数的普通训练者来说,深蹲时小幅度的屁股眨眼是可以接受的。如果你的后侧链肌群始终保持紧张以及核心稳定,其次下蹲幅度又是髋关节低于膝关节,同时也没有感觉到任何的下背部不适的话,那么出现微微的骨盆后倾趋势,是并不需要有过多的在意的。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