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运动功能,提高身体素质,燃烧脂肪来强身健体,可能是大多数跑步者进行跑步训练的原因。
那么,你知道吗?跑步效果不仅是在跑步的过程中,而且在跑步后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运动效果仍然是“服务”跑步者的身体机能。
这就是运动后效果的持续时间。
跑步后我们的运动成绩能持续多久?我们怎样才能让这种情况持续更长时间?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运动员的运动时间、强度和个人运动参数等方面加以分析。
一、运动时间
很多人都知道长时间跑步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如果运动时间太长,就会影响效果。
这也适用于运动后的运动时间。
(1)跑步时间<10分钟:在跑步开始时,人体的物质和能量代谢处于非常不稳定的调试阶段,在短时间内,人体的肌肉收缩、器官活动、血液循环等仍处于静止状态。如果此时停止训练,身体将很快恢复到平衡的休息状态,并且运动效果的持续时间仅为5-10分钟。
(2)跑步时间10-60分钟:在这个过程中,随着跑步者训练时间的增加,跑步后的效果持续时间将逐渐增加。根据赛跑运动员的不同情况,其作用持续时间可达6小时。
(3)运行时间>1h:随着运行时间的增加,不仅消耗能量物质,而且消耗人体其他物质,如无机盐、水、维生素等。这一过程不仅会给跑步者带来不适,而且会导致跑步后营养供应不足,导致身体跑步不足。运动后,效果的持续时间大大减少。
二、运行强度
训练强度也是决定训练后训练时间的关键。
跑步的强度因人而异。我们可以用跑步速度和运动心率来评价它。
(1)低强度训练,心率<60%,最大心率(约120次/min)。
这样的运行强度将使人体处于接近休息的运动状态。同时,体温、血液循环、物质和能量代谢也将处于较低水平。运动后,身体很容易恢复到休息水平,通常不超过20分钟的过程。
(2)中等强度训练,最大心率60%~80%(约120~160次/min)。
这种跑步训练的强度可以有效地帮助跑步者保持有氧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保持运动效果的最佳时间是2~4h左右。 高强度训练,心率>80%(约160次/min)。
当运行强度上升到一定程度时,氧气和营养素的消耗将进入不平衡状态。这种运动结束后,人体内物质的失衡将严重影响运动效果的可持续性。一般情况下,运动效果不应超过1h。
三、运行频率
普通跑步者与非普通跑步者在运动效果上也存在较大差距,这势必会影响运动效果的维持。
(1)缺乏锻炼:由于长期缺乏锻炼,尽快进入运动状态不仅是不适当的。运动结束后,受这种“惯性”的影响,跑步者的身体和各项指标、参数也会迅速下降,这不利于体育运动的可持续性。
(2)长跑运动员:长跑运动员的运动功能较不经常运动的运动员好。相应地,跑步后,跑步效果的持续时间会更长。
总而言之,跑步后锻炼效果的持续时间因人而异,各州各异。为了保持它更长的时间,40-60分钟,中等强度的跑步训练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而积极训练,科学合理地增加每周锻炼的频率和改善运动功能有利于运动效果的延伸。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