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常常失眠的“熊猫族”来说,运动是调理睡眠的有效方式之一。失眠患者若能坚持早起跑跑步、做做操、练练太极拳等, 经过一段时间的体育运动,将对神经系统的兴奋和抑制过程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为恢复正常的睡眠建立良好循环,从而可以从根本上消除失眠。
那么, 在运动前需要注意哪些事项?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1、了解体质是关键
通过运动治疗失眠症,要依据本身的情况制定运动计划,计划要包括以下内容: 身体健康检查与体质测定、检查血压、心率等以了解心血管系统有无病患 (如果有病患可做相应治疗),体质测定可确定体力情况。
2、适合自己最重要
要选择自己熟悉的运动项目,以有氧运动项目为主,如快走、跑步、游泳、自行车、健身操、跳绳、踢毽、瑜伽、登山与球类等。年轻与身体好的人, 也可选择强度大的无氧运动项目。
3、强度数量需把控
运动强度通常以运动后的立即心率来评定。从心率指标衡量,运动到年龄+心率=170为最佳,比如30岁的人,运动到心跳140次/分;50岁的人,运动到心跳120次/分:60岁的人,运动到心跳110次/分;呼吸运动到24次/分为宜。 当然这是对于一般没病的正常人的平均值,具体到每个人就不一样了,170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值,人与人之间差异很大,所谓“适量” 没有一个统一的尺度,个人都可参考上述指标, 结合自我感觉, 确定符合自身状况的锻炼心律指标。
4、根据身体来调整
运动数量以距离、次数与时间来评定,要依据自己的年龄与身体情况调整运动量。刚开始时定在低限,身体适应后再考虑逐渐提高运动量。 每次运动半小时以上,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最少五分钟以上。
5、运动时间有选择
依据有关睡眠和运动的研究资料证明,早上、上午9~10点、下午4~5点的时段运动比较好,这三个时段空气相对新鲜。另外,应选择在环境安静与场地平整的地方运动。如果选择晚间运动,最好在临睡前60分钟结束,并且运动量不宜过大,以免运动后入睡困难。有些人躺下半个小时睡不着,又起来运动,这样则会延迟人睡时间,造成睡觉时间不足。
6、饭前饭后要注意
运动至少要在吃饭前半个小时结束,餐后至少半个小时后才考虑开始运动。 运动结束后,身体既要有轻松愉快感,同时也应有适度的疲劳感(指半个小时左右可以恢复体力) 没有疲劳感就没有提高 ,效果也不明显。
拟定运动计划后,要循序渐进地实施计划,通常需要四星期以上的适应时间,适应后要把运动进行到底,才可起到较好的作用。
责任编辑: